一 探讨背景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社会文化理论的“互动” 准则,学生的知识、师生的身份和联系等都是在课堂互动过程中,通过课堂话语建构起来的,因为在这一动态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及其他学生交流思想、情感与生活经验,教师也通过课堂互动活动等形式,构建其对外语“教”与“学”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作用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教学的核心(Brown,1994)。在大多数课堂上,教师们都通过使用课堂中师生的语言和情感交流形成互动。根据辛克莱尔和库尔哈德(Sinclair & Clouthard,1975),传统的课堂交际模式为 IRF 模式(提问(Initiation)—回答(Response)—反馈(Feedback)),而课堂提问占据着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搭建课堂师生“互动”的桥梁,因为它往往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在语言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与语言使用的机会,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内外外语教师课堂提问探讨发现,外语教师提问的随意性较大,较多关心语言形式而较少关心语言内容和意义,大多数提问都从教材内容出发,以事实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为主,以便学生操练语言,那些鼓励学生阐述观点、涉及学生思维活动的开放性问题比较少见(Corey,1940;Floyd,1960;Flanders,1970;Barnes,1979;Pica & Long,1986;Ellis,1994;何安平,2017;胡青球,2017;程晓堂,2017)。探讨者还指出课堂提问对英语学习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如选择参考性提问或开放性提问,英语毕业论文,不仅可以增加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Long & Sato 1983;Brock 1986;Nunan,1987;Chaudron,1988;Walsh,2017); 课堂提问后给予学生 3 秒的时间应答能引导更多的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意愿及长度(Rowe,1986;Tobin,1987;Feldman,2017;Ur,2017)。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师仍较多地关注课堂提问策略及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很少探讨课堂提问行为背后的原因或关注教学以外的问题。我国新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教育部,英语论文,2017)向我国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探讨型教师,为此,教师不但需要了解包括 “语言”、“学习”、“环境”、“教师发展”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外语教师理解教学的概念性框架(Stern,1983),还需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地对“语言”、“学习”、“教师发展”、“教学环境”的个人看法,因为正是这些源于教学实践的个人知识直接作用着教师每天的课堂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水平。而课堂提问这一外语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主要课堂互动能否从侧面反映出外语教师对“教”与“学”的理解,教师课堂提问的不同方式与内容反映出外语教师怎样的教学观,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作用教师专业发展等,成为本探讨关注的焦点。
二 探讨目的、内容及意义
本探讨拟通过对海南省两位优秀外语教师的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话语的内容略论与深度访谈,归纳与描述了两位外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和思维的不同特点,从而进一步研讨他们提问行为背后的教学观及不同的教学观可能对学生学习、课堂决策、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本探讨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外语教师的教学观? 它的形成有怎样的参照系?(2)课堂提问这一外语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主要课堂活动能否体现教师的教学观,如果能,怎样体现?(3)外语教师课堂提问的不同方式与内容反映出他们对“语言”与“学习”怎样的理解?(4)外语教师的教学观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何具体的作用?本探讨的理论意义在于从教师教学实践行为出发来讨论教师专业知识发展,这种试图通过外语教师的课堂话语特征来探索教师教学观的探讨思路是我国教师教育探讨的一种新的尝试。本探讨的实践意义在于可能唤起一线外语教师对自已课堂提问的关注,为我国广大中学外语教师的行动探讨提供措施与技术上的支持,有效地帮助他们更深入地调查和略论他们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及行为背后的“个人理论”,促使教师们在反思中更新自己对教学的理解,重构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促使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 论文结构
本论文共有六章。第一章是引言,首先从四个方面(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社会文化理论中的“互动”准则、语言教学中有关课堂提问话语的探讨成果、国家相关政策性文件、我国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说明课题来源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其中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社会文化理论中的“互动”准则,是课堂提问探讨的理论基础,语言教学中有关课堂提问话语的探讨成果,为本探讨提供参照依据,从而介绍了探讨问题、探讨目的、探讨意义及论文的基本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包括三部分内容(有关教学观的探讨、有关外语课堂提问的探讨及其理论基础、外语课堂提问探讨的内容与措施),回答了本探讨的第基本个问题(什么是外语教师的教学观?课堂提问这一外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主要活动能否体现教师的教学观,如果能,怎样体现?),为论文搭起了理论基础与课堂话语略论的基本框架;第三章主要介绍探讨的措施与过程,具体包括探讨问题、探讨措施、探讨对象、探讨工具等;第四章是调查结果与讨论部分,包括对案例的简介、对不同外语教师课堂提问语言行为特征的归纳,课堂话语略论结果、课堂提问行为背后外语教师的教学观等;最后一章是本探讨的结论与启示,并略论了本探讨的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