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中生英美文学常识近况的调查 【摘 要】 本文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笔者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就高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学的渗透问题做初步研讨;以对高中生英美文学常识近况调查为切入点, 略论了高中生缺乏英美文学常识的原因:学生阅读量小,获取知识的渠道有限,教师未能在课堂上有效渗透英美文学知识;研讨了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应加强在课堂教学中英美文学的渗透以帮助学生有效获取英美文学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查阅英美文学读物; 阐述了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影响和意义, 并以笔者自身的教学案例结合高考考题呈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英美文学。 【关键词】 高中英语;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高中学生学习外语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英语教学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然而,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现,高中生对欧美文学, 特别是教材中经常涉及的英美文学知之甚少。 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及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更使高中英语教学产生了困难。学生课外阅读量如此之少不应受到责难,因为繁重的学业负担已使他们无暇他顾。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课堂中渗透英美文学不但能促进高中英语教学,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多元文化意识,降低跨文化交际的焦虑。同时,在阅读、欣赏英美文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会得到极大丰富。 这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对高中生英美文学常识了解近况的调查 笔者在讲授牛津高中英语M8 Unit 1 Reading (模块八第一单元阅读 ,下同)导入时 很随意 地 问 学 生: “How many British and American men of letters do you know? What about their lives and masterpieces?”本以为学生会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 可是学生的反应出奇地平静, 只有个别学生小声地说出几个作家的姓名和著作。 为此,笔者做了一个学生对英美文学常识掌握情况的小调查。笔者先写出常见的3 个英国作家名字:Daniel Defoe、Jane Austen、Robert Burns,并让学生说出他们的代表作, 教室里一片默然。 当笔者说出《鲁滨逊漂流记》和《傲慢与偏见》时,学生都说知道,可就是和作者对 不 上 号。至 于 美 国 名 家Nathaniel Hawthorne、Robert Frost 等更无人知晓。 但学生对哈里•波特系列却如数家珍,其中玄虚, 耐人寻味。 课后笔者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决定做一个书面调查。 参与调查的是江苏省一所四星级高中两个班的120 名高二学生。班级类别是文理各一个。男生 62 人,女生58 人。 笔者先制好表格,利用自习课时间当堂让两个班的学生填写, 共收到有效问卷118 份 。学生对英美文学尤其是小说十分喜爱(72%),要求老师在课堂上穿 插 讲 解 英 美 文 学 的 欲 望 十 分 强 烈(91%)。他们渴望在课堂上获得有关英美文学的知识, 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并拓展自身的国际视野。 然而,长期以来,英语课堂过分聚焦高考。 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围绕考点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措施的训练,无视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以致课堂缺乏人文关怀。 这正反映了高中英语教学一直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人本目标被忽略。因此,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不但影响重大,而且意义深远。 三、 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影响和意义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提高跨文化意识。它要求学生通过中外文化的学习和比较,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使命感, 拓宽国际视野,提高人际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初步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逐步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的英美文学渗透有着重大影响和意义。 (一)普及文学知识,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笔者在讲授牛津高中英语时, 作了一项统计:11 个模块中,共涉及英美小说家及诗人15 位以及他们的著作 20 余部。“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也就是说, 文学著作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广阔现实, 传达的是作者的感情和对当时现实的理解。 教师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可适当进行拓展延伸。 在点出著作主题的同时, 适当讲解些对于著作及作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通过对文学著作和人物的介绍最大限度地了解英美历史和文化, 初步达到普及文学知识和拓宽其国际视野的目的。例如,牛津版英语教材 M2 讲到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简要介绍马克•吐温: 他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他站在民主主义立场上,/英语论文 用幽默、诙谐和滑稽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19 世纪末美国五光十色的社会图景与风土人情。 在介绍其写作风格和著作主题时,可以结合当时世界政治经济的大背景,指出他敢于通过著作对美国社会的虚伪、种族歧视与对外侵略扩张,英语毕业论文,给予辛辣的讽刺和揭露。 同时他又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纯粹的美国口语进行写作的作家,开创了一代文风。 教师在 M2 教学中贯穿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关于作家著作的理解,也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准备、有铺垫、自然而然地应用已有信息构建新的知识。 在深入学习课文上的文本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对比中国的同样以针砭时弊著称的作家及著作,对马克•吐温及《汤姆•索耶历险记》进行评价。 最后,英语论文,教师可以指出,福克纳(Faulkner)称马克•吐温为“美国文学之父”。 同时他的著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被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称为全部美国现代文学的起源。 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 并指导他们课下阅读马克•吐温的其他著作。再如,M4 Unit3 Project 重点讲了韦尔斯(Wells)的科幻小说 《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M8 Unit 1 Reading 主要讲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及其著作《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和女作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及其著作《爱玛》(Emma)。教师先以三位作家的简介为切入点:韦尔斯出身贫寒,成名前生活艰辛,读书不多。 他曾师从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Thomas Huxley),因此,他的科幻小说深受赫胥黎进化论思想的作用。狄更斯与韦尔斯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他没上过几年学,全凭自己刻苦的自学和艰辛的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简•奥斯汀家道小康,隐居乡村,潜心写作,过着恬静平淡的生活,终身未婚。通过这样的文学渗透, 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家其人,达到初步普及文学常识的目的。 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作家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对其著作主题有着怎样的作用, 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研读教材文本,分组合作, 利用网络等资源探索其著作的主题,当堂呈现,一起分享。 这样,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得到有效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