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达到真正的语言交际
Pick to: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should not only master the language, grammatical, lexical, idioms, but also understand the languages of people how to use language to express their social culture. 摘 要: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言、语法、词法、习语,还要了解说该语种的人如何用语言表达他们的社会文化。
关键词:文化知识;中学英语教学;思维模式;表达方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作用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国外英语教学的成功在于它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属性和文化属性。不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就无法进行正确的交际;没有文化内容,就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一、了解文化是语言知识学习的关键 托马斯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象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可能被看作是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应用英语的能力。”由此可见,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1]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的渗透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其语音、语法、词汇、习语,还要了解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多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作为中学生,应了解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在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与冲突。在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内容应以日常用语和价值观念等为主,充分体现两种文化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1.招呼语和告别语 在招呼语方面,东西方的文化异同是非常明显的。中国人见面常用:“你去哪儿?”“你吃过了吗?”“你一个月挣多少钱?”“你的孩子在哪里工作?”等,这在外国人看来都是涉及个人隐私(privacy)的问题,他们是不愿意或反感回答这样的问题。英语一般用:“How are you?”“Hello?”人们告别时常说:“Bye-bye.”“Thank you for t he nice meal .”汉语则除了“再见”外,还会说“请留步!”“慢走!”“小心点”。如果译成英语:“Please stay where you are”,“Walk slowly”,“Be careful”,外国人会感到困惑,难道走快了就不礼貌了吗? 2.习语 英语习语的异同是多方面的,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而中国人民的生活则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like wate 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汉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则用“酷热”、“炎热”、“骄阳似火”等词修饰。英国地处西半球,报告春天的消息却用“西风”,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是海洋性气候,夏天宜人,常用“可爱、美好”等词修饰,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把爱人比作夏天。[2] 3.谈论的题材和对赞扬的反应 中国人通常谈论的是被西方人认为是个人隐私的问题,如年龄、婚姻、工资等;西方人则是天气、运动等话题。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然而与外国人交往却不能用自我贬低或否定来回应对对方的赞美。当受到表扬时,中国人常说:“哪里哪里”、“一般一般”,这时西方人会觉得自己的表扬遭到了中国人的拒绝,可能会怀疑自己做出的判断是错误的。而他们受到表扬时,一句Thank you就足矣。 4.价值观念 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collectivism),把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看成是自私、自我;在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里,把Individualism看成是一种美德,并视为美国个性的一部分,是美国法学的基础。而私有财产、权利法案、对被告人的保护方法,这些都是在损害政府利益的情况下保护个体人民的。[3] 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和原则,就不可能学好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不能停留在书面材料上,而应多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多参加交际实践,比如提供与背景知识有关的图片、录像,并利用多媒体等,让学生多与所学语言的本族语人交往,这样才能增强其学习英语语法及文化的兴趣,从而达到真正的语言交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