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外小组学习的重要性[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在课堂的引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状况有所改善。但相对社会的飞速发展及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尤其是高分低能现象仍很严重。课外学习基本上处于“放羊”状态。


一、理论基础


1985 年 Swain 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概念。该理论认为,为使听话人更好理解其语言,学习者输出语言时会受到推动修改话语或尝试新语言形式。Swain 这样定义可理解性输出: 它推动学习者准确、连贯地传递信息,该输出还可以把学习者在理解时常用的语义、无限制、非确定性、策略性加工处理过程转变为准确表达所需要的完全语法加工处理过程。可见输出在句法、词汇及其它各项语言能力发展中起到潜在但重要的促进影响。据此大学英语教学应把学生语言思维及其实践作为教学目的而开展大量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应帮助学生创造良好课下活动环境和条件,为其提供活动的主题、对象以提高其对活动内容和结果的兴趣,展开大量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和输出,这样才能使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关注社会、富有创意的大学生愿意通过学习英语做事,取得看得见的成效和进步。


二、具体探讨措施


1. 选定实验对象选定东北某省一普本高校 08 级新生,根据其高考及入学英语分级测试成绩分班( 每个学院大约 500名新生,按成绩从高到低排列,产生一个 A 级班,其余为 B 级班,该校实施小班上课,约 40 人/班) ,本实验任选两个平行 A 级班作为实验对象。在 B 组任选一个班为对照班。为保证探讨的客观性,两个班任课教师、使用教材、教学进度、教学时数均相同。2. 活动内容实验班在开展正常课堂教学基础上,教师依据学生自愿准则,把每个班学生分为四个课外学习小组,在任课教师指导、督促下定期开展课外英语活动。活动形式有听音训练; 复述、演练、背诵课文; 模拟采访、面试、辩论; 练习配音; 排练戏剧、小品; 阅读英文书籍、报刊、杂志; 练习仿写、扩写、缩写、交换作文批改; 典型段落、经典句子翻译; 预习、复习功课;参加英语角活动等。3. 活动组织各小组学期初分别制定一份详实学习计划上交任课教师,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组长,负责每周小组活动事宜,有专人记录活动内容,并对活动开展情况及个人表现进行评定,课堂教师抽查活动开展情况,成绩记录在平时成绩评定当中。


三、实验结果


以下三个表格分别记录了实验班与对照班在第三、第四学期口语考试、平时作文跟踪、国家四级统考成绩统计情况:验班与对照班在全国四六级统考中成绩相差很大,不仅表现在不同题型上,在通过率上也有很大差距。可见,课外小组学习在助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巨大影响不可忽视,也建议广大英语教师能积极借鉴。


四、实验结论


以上各表格数字清楚无误地展示了课外小组学习对英语各项能力的积极促进影响的不可忽视性。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无论在四级统考成绩上,还是在课堂表现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均有突出表现。经过四个学期实验过程,教师认真总结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 小组学习尤其促进学生口语水平提高从表 1 可以清楚看到,学生口语能力在实验班中有了很大幅度提高。在入学口语考试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最简单的自我介绍并带有浓重的乡音,意思表达不很清楚,即使对熟悉的话题经过准备后所做发言也只不过三两句而已,会话中基本不会使用会话策略,更谈不上进行主题讨论。经过教师课内指导及课下实践,四个学期的口语考试使用过抽签确定主题即兴对话、主题演讲、小组讨论、就某一问题发表看法、模拟面试等多种形式。在每一次测试中实验班表现都具有鲜明优势,尤其后两个学期。无疑小组活动内容和形式都为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创造了良好课下集体学习氛围和参与意识。其成绩的取得正如美国心理学家 Skinner. B 在其代表作 Verbal Behavior 中表述的那样: 语言与人类其他行为相同,可以通过习惯养成而学会,但要经过模仿—强化—重复—成形四个步骤。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模仿听音里、读物中语言,同学及教师的认同、赞许、同学间的效仿强化其语言,增强其口语表达欲望和可能性。为获得进一步认同和赞扬,学生们重复这一行为,语言能力渐渐形成。( 二) 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写作是用书面形式检查学生应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检测学生的组织、略论、表达能力,还体现逻辑推理、对语体掌握等,“只有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语言修养”( 刘润清) 。Littlewood ( 2017) 认为,外语教学目的是拓展交际环境,在环境中学习者语言行为以传达意义为中心。由于课下活动从计划制定,内容记录,课文复述,演练课文,学生间作文批改,名言、谚语收集,经典句子摘抄等都含有大量语言输入输出量,通过笔头表达这一输出过程教师才能感受其输入输出间“内化”质量及有效程度。表 2 表明,实验班在作文写作篇幅、提交作文频率、句子连贯性、主题突出等均具有突出优势。这一切都离不开长期不懈的课内外学习,尤其是大量课外小组学习中同学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教师一直激励同学间作文互评) 。Tsui & NG认为,同学点评( peer comments) 对英语写作有四方面促进影响: 增强阅读者对作文的审美能力; 提高学习者写作中优缺点意识程度; 激发合作性学习动力;增强对自己作文的责任感。有的教师教学中习惯于让学生一味地多写,有的则提倡学生多背诵范文,但如果把以上两点与学生间点评有机结合,英语论文题目,结果会更佳。( 三) 创造更多语言实践机会黄海昆( 2017) 认为,当前许多高校英语教学仍把词汇教学视为传统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由于文化异同的存在,加之英语词汇本身特性,不少学生对单词和词组只有表面认识,尽管记了不少,却只懂其意不知其用,越学越难。张尧学( 2017) 认为,英语教学不能只以词汇量为衡量标准,在注重扩大词汇量同时应加强积极词汇使用。因此课堂上大可不必花大量时间进行词汇、课文讲解、略论,因为大学生已经拥有至少六年以上正规英语课堂学习经历,具备一定英语语言基础。若使大学生尽早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学习现成知识到索取知识,养成学习自主性、思考性、产出性及创造性都要求他们能摆脱简单地接受、复制知识。有人把 21 世纪教育目标和高等教育人才质量标准归纳为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大学英语作为文化载体之一,教师务必保证学生课程学习及课内外活动都应始终围绕这“四会”进行语言实践,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合格的废品”--—即通过所修课程,拿到合格成绩,但社会不需要的“人才”( 陈玉昆,2017) 。( 四) 小组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普本院校学生上了大学后很不适应,学习无动力,生活无方向,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无所事事,茫然缺少快乐是很多大学生的典型状态。本实验开展了两年,活动占用了学生大量课余休息时间,但同学们仍乐此不疲,积极参与。因为活动中他们不仅彼此分享信息,倾诉烦恼,彼此鼓励,还互为对手,相互作用。在活动中他们享受快乐,迎接挑战。在承担这种新型教育工作中,教师既不能仅教书本知识,也不能只重视课堂教学,而要有自我发展和助人发展能力; 要与学生建立相互融合、平等交流、协商合作、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联系; 敢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建议和挑战,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放大学生优点,适时、适地表扬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转变观念,强化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作用意识,重视学生情感释放和情绪表述,以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英语论文,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项茂英,2017) 。由于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每周四个学时,课外也要与学生经常关系和沟通。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其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