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B.Kaplan对不同国家文化的思维模式进行过调查和略论。他指出,东方人写作是用迂回法。他说东方人“总是绕着主题的外围转,而从不从主题人手展开讨论”。为了检验此说法是否符合我们学生的情况,笔者曾让学生写过题为“IwanttobeaDoetor”的议论文。结果,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竟惊人地一致。第一部分叙述一段经历:曾遇到过一位杰出的医生在危难关头救了自己亲人的命,或从小看过白求恩的故事;第二部分写家长和亲朋好友的殷切希望和家乡缺医少药的近况;第三部分写医生这个职业很光荣,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很伟大;第四部分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医生;最后则立志做一个合格的医生。有的学生自始至终没提到要做医生,而是旁敲侧击地暗示读者。真可谓含而不露,含蓄至致。中国学生惯于用这种迁回法,而英美人士则习惯于从一般到特殊,首先概括主题,再举例和细说。汉语和英语在表达上的一个重大区别是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其哲学背景就是汉民族的思维习惯重悟性,而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重理性。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时由于其固有的汉语思维模式,在论述问题时喜迁回曲折,很少开门见山。难怪英美人士大惑不解,甚至埋怨中国人缺乏诚意。了解了中国传统思维习惯后就不难理解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写作时主题迟迟露面的原因了。比如美国人写信最重要的事情先说,而中国人则天南海北谈了很多,最后方显正题。难怪有人建议看美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