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语言的教与学, 包括英语教学在内, 所涉及的都不会是简单的语言问题, 它与所属的文化息息相关。英语教学不可能脱离一个国家文化背景, 孤立地传授语言知识, 必须文化教学结合在一起, 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 一、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途径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 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生活在英美文化环境中亲身感受其文化, 学习其语言。课堂英语教学当前仍是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 获取与掌握系统英语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而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要想做到英语应用得体、 恰当, 起到预想的效果, 学生就必须通晓与英语相关的文化。 由于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依据, 是通向教学目标的桥梁, 它必须体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材应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供最佳的语言样本和系统性的语言交际活动,又要为学生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服务。教师应把文化知识贯穿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中, 改变过去外语教学中纯语言知识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略论讲解课文时, 不仅要讲解语言知识, 还应该重视介绍作家著作、 历史背景、 风俗习惯、 科普知识等相关的文化知识,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也可通过中外文化的融汇交流, 教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异同, 从而培养学生适应不同文化和获取文化信息的能力。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文化教学。 1 . 通过背景知识开展文化教学 背景知识是指与被学习或被使用的语言材料相关的知识, 指隐藏在特定言语表达形式背后的信息。 [1 ]换言之, 学生关于某个语句意思的理解, 除了要看这个语句中词汇或句法意义外,往往还要看这个语句的语篇特征, 以及这个语句由谁产生, 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产生, 有何特殊含义等方面的文化信息。背景知识是英语文化的一部分, 挖掘背景知识, 并将这种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是将英语作为一门活脱脱的语言进行教学的体现。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所面对的英语语句往往会涉及各种各样的背景知识, 而这些背景知识又作用着学生对相关语句的理解和掌握, 甚至作用着对整个篇章的理解。 2 . 通过词汇开展文化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 也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行为习惯、 宗教信仰等各种文化特征无不表现在词汇的附加意义上, 因此, 词汇最能体现文化异同。 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 即所谓的 “文化内涵词” , 为了发掘这种内涵, 我们要随时注意词汇方面的文化异同, 以免语用失误。 对外语词义的准确理解, 需要对外族文化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因此,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多注意那些带有浓厚文化内涵的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必要时可以采取比较的方式,将目的语同本族语词汇加以比较, 指出文化内涵的差异。 例如:《大学英语》 第二册第五单元中出现的" in tellectual" (知识分子)一词, 在中西文化背景中含义大不相同。在中国,“知识分子” 一般包括大学教师、 大学生以及医生、 工程师、 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 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 在中国农村有许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 “知识分子” 。但在美国和欧洲, " in 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的人, 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 所以这个词所指的范围要小得多。又如"cow boy"和"h i pp ie"在汉语中没有对应词, 因这两个词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 "cow boy"与美国早期开发西部地区有关, 对于他们的传说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 "h i pp ie"代表 60 年代中一些美国青年, 这些人对社会不满, 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与众不同: 往往蓄长发, 身穿奇装异服,甚至行为颓废, 染上吸毒恶习等等。 [2 ]因此, 只有掌握了词汇的文化内涵才能正确理解词汇意义。 而词汇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正如语言学家莱昂斯(L yon s, 1968)所描述的 “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异同都会反映这种语言的社会的产物、 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 ” 3 . 通过中西文化异同开展文化教学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历史和不同的风俗习惯, 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很多, 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人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大量不熟悉的文化因素, 这些文化因素常常成为理解和使用目的语的障碍。 为此, 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同时进行有关的文化异同教学, 文化异同直接作用着人们的交际。交际时, 如果不懂对方的文化, 使用再规范的语法和再优美的言语都不能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因为谈话者不仅要能够说出语法形式正确的句子, 还必须知道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语体、 语言形式, 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思想。 [3 ]教师应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中西文化背景的异同, 来帮助学生扩大文化知识储备量, 增强跨文化意识, 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语言, 更好地进行交流。例如: 在我国, 熟人、 朋友见面时, 常常这样问候对方:“到哪儿去?” (W here′ re you go ing?)“吃饭了吗?” (Have you had you r meal?)“忙什么呢?” (W hat are you bu sy w ith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 我们对对方的答话内容并不真正感兴趣, 只是一种问候语。 但是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 搬用这些句式, 对方会认为你在干涉他的私事, 窘迫尴尬, 作用交际的正常进行。在西方, 打招呼时, 通常用Hello 或H i, 也可根据时间不同而说"Good mo rn ing" "Good af ternoon""Good even ing"。教学中, 采用对比略论法, 使学生了解到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 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异同的敏感性, 能学到地道的英语,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而准确、 恰当地应用语言进行交际。 二、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准则 在大学外语教学阶段, 对文化内容的导入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准则: 1 . 实用性准则 由于文化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和日常交际等具体情况, 选择恰当的文化内容。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尽量选择与所学语言内容和日常交际密切相关的文化,[4 ]要充分考虑其实用性。 文化教学不宜占太多课堂时间,不应作用正常的教学进度。 同时, 也要考虑学生所学专业等因素, 文化教学应与培养的需要相结合。 对不同需要的学生, 在文化内容的多少和侧重面可有所不同。 例如: 关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 则可介绍有关贸易方面的文化常识和交际技能。 采用实用性准则, 一方面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联系过于抽象和空洞; 另一方面, 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交际实践,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两者的兴趣, 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 . 阶段性准则 文化教学要有阶段性。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 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由现象到本质。教师可将渗透在外语教学中的有关中西文化异同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初级阶段主要介绍日常生活交际中的文化知识以及语言形式和应用中的英汉文化异同。例如, 听到别人赞扬时, 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回答不同: 美国人一般表示接受赞扬,中国人则一般表示受之有愧。高级阶段主要介绍中西方思维模式, 社会模式的异同及比较。 例如"A lthough he w as over 20 year o ld , he st illlived at home . "[5 ]中国读者不理解此话含义,这主要因为中西价值体系的不同。西方,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