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用预设理论是语用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英语论文, 关于话语理解有极强的解释力。通过对语用预设的推测, 听话人可以正确理解会话含义、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听力教学中, 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语言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 (201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1]根据这一新的教学要求,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做出了一系列改革,将考察重点放到了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方面,尤其是听说方面,当前听力在试卷中的比重由原来的 20% 提高到35%。2017 年 6月,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讲到: “英语听力是 ‘纲’ ,其他都是 ‘目’ ,只有抓住了听力才能纲举目张。 ”[2]改革后,在构成试题的八个部分中,除了阅读部分之外全部以视频材料为基础。可见,大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进行听力教学改革的话题已经成为学者们所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利用语用预设理论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的探讨还不够充分,本文立足于语用预设理论尤其是前提触发语,对听力测试进行探讨,旨在寻找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教学措施。 一、语用预设理论 1.语用预设的定义 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为前提、前设、先设,它在哲学与语言学领域都曾引起过人们的注意。最早是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于1892年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潜在的已知信息,是交际双方共同认可的背景知识,是预先设定或先决条件。语言学家们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分别对预设进行过不同的定义,在此,本文介绍语用预设的定义为:语用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 (有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意图、态度有关的前提(预设)联系。 [3]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把预设看成是两个命题之间的联系来理解。例如以下句子:A: The girl he married was an heiress. B: He married a girl.A1:The girl he married was not an heiress. B: He married a girl.由句A或者句A的否定句子A1我们可以推测出句B,这种情况下A以 B为预设。 2.前提触发语 预设联系或者是前提联系可能会受到语句中某些词语的作用而触发出来,这些触发前提的词语或结构成为“前提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s)。它们是预设产生的基础。卡顿林(Karttunen)曾经介绍过 31种前提触发语,这些词语或结构可以揭示语句的预设联系。 [4](1)各类动词。Factive verbs (实情动词)其宾语从句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实的那些动词。John realized that he had made a mistake.〉 〉 John made a mistake.Implicative verbs (含蓄动词)动词的词义本身包含了两个语义成分。I forgot to bring the book.〉 〉 I ought to bring the book.Change of state verbs (表示状态改变的动词)He stopped smoking cigars.〉 〉 He had been smoking cigars.Verbs of judging(判断性动词)Peter accused Smith of Forgery.〉 〉 Peter thinks forgery is bad.(2)限制性结构或者修饰性词语 another, only, even, again, in spite of等。He came again.〉 〉 He had been here before.(3) 短语或分句。Before Strawson was even born, Frege noticed presuppositions.〉 〉 Strawson was born. 二、语用预设与话语理解 语用预设本身具有的合适性和共知性等特性使它在话语理解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第一,对语用预设的推测其实就是听话人对认知语境选择构建的过程。听话人在对话中要尽力觅取相关的知识信息与目前话题关系起来,这一过程可以使交际双方具有共有的知识或背景知识,从而对言语的语境作出假设。例如:A: John realizes that Anne is a nurse.B: John doesn't realize that Anne is a nurse.在A和B中,realize这一动词提示了说话人与听话人有共同的背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个预设 Anne is a nurse.第二,话语所诱发的预设对后续的话轮有一定的制约影响。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来看,作为交际过程的背景信息,语用预设构成了交际双方的共有场。在交际中,语用预设制约着信息展开的方式,并以此制约着话语在目前语境中的适宜性。新的话轮的开始总是要围绕这一个主题而展开,语用预设制约着下一个话轮与目前话轮的连贯。例如:A) The Big Bull Market was dead.B) B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of profits and paper profits had disappeared.C) The sun was shinning, the children were playing happily in the street.句 A) 产生了语用预设“经济萧条” 。如果句B)与之连接成上下文的话,每一句话都适合目前的语境;然而,如果与C) 连接成上下文的话happily和shinning与经济萧条的语境就不适宜了。可见,语用预设关于话轮的制约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三,语用预设是对于语言活动的预设,是动态的。在整个交际过程中可以被概括成一下模式:前提1/声言1 前提2/声言2也就是说,原来的声言--即听话人未知的信息在下一句中被作为前提来处理,使整个交际得以顺利进行。这样一来,理解蕴含的意义就要以语用预设为依据。语用预设以直接的语境和直接的社会联系为前提,成为交际双方理解蕴含的重要手段。如:甲:你有什么了不起?能把我吃了?乙:不能,我是回民。看似无关的两句话语中包含着一个语用预设,也是交际双方共有的知识即“回民不吃猪肉”这一风俗习惯。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通过语用预设了解到说话人的话语蕴含,成功实现交际。第四,前提触发语可以有效地实施某一个言外行为所必须满足的条件。(Fillmore, 1971: 276) 例如: John criticized Harry for writing the letter. John accused Harry of writing the letter.在两个句子中,动词criticized 和accused都起到了前提触发语的影响,都使两个句子存在Harry wrote the letter这样的语用预设。 由上面的略论可见,语用预设与话语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交际双方可以通过对语用预设的推测,或者由前提触发语的提示对语境进行略论,充分理解话语蕴含,从而达到话语理解的目的。而听力理解的过程无疑就是话语理解的过程,所以语用预设理论,英语论文,尤其是前提触发语必定会在听力理解中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