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英语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总结大学英语学生学习心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关于英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途径,提出试探性的看法。      一、英语系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略论      第一,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过多地围绕高考而设计,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关于来自中小城市的学生,尤为如此。有的学生在中学时英语成绩一向不错,但是进入大学以来,自信心却受到了挑战。听说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下子使他们失去了骄傲的资本。一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受方言等因素的作用,关于   英语听说更是一筹莫展。这样一来,学生的自尊心会严重受挫,焦虑情绪顿生。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便成了教师首要的责任。   第二,专业优势逐渐跌落。随着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学习英语并具有一定语言应用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多。这样,英语系的毕业生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供不应求演变成了今天的供过于求。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是学生,更应该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三,对专业认识不够,学习动力不足。进入大学,很多英语系的学生变得迷茫起来。多门课程的开设,使他们觉得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轻松。同时,专业优势的逐渐跌落,也使他们丧失了专业自豪感,甚至会产生“英语只是一门工具,学英语系无用”的思想。有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就立下目标,英语论文范文,要考取其它专业的探讨生,以改变自己的专业。这关于其专业的学习都非常不利。   第四,语言学习中,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异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学习基础存在较大的异同。总体而言来自发达地区以及大城市的学生,听说能力稍高于来自中小城市及偏远地区的学生。在初级阶段,前者比后者更易进入新的阶段学习,自我效能感也高于后者。再者,男女生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异同。      二、对于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种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对人们的行为和成就有显著的促进影响。Woolfolk也提出,学习动机是作用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学生的自我效能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   在班杜拉看来,自我效能信念主要是通过四种信息源发展而来的:一是掌握性经验。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英语论文,而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是同时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还受到其对成败归因方式的作用。如果将成败都归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这样的成败经验就不会增强甚至还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二是替代性经验。人们从观察他人的行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其自我效能感作用也很大。当一个人看到和自己能力相近的人取得成功时,就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增强了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反之亦然。三是社会劝说。社会的说服、评价和他人的劝说也会作用个体的生理和情绪状态,从而作用自我效能感的建立。但缺乏事实基础的劝说和劝告对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劝说效果会更好。四是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个体在面临某项行为活动时的身心反应、强烈的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一是作用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定性、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并做出努力力图战胜困难,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恰恰相反。二是作用人们的思维模式或情感反应模式,进而作用新行为的习得。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面对新环境时,确信自己能很好的把握环境,因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困难的解决上。而自我效能低的个体则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能的失败上,从而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阻碍其能力的发展。      三、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刘晓娟:论英语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第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对自己作用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被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仅能激发教师上课的动机水平,而且也决定了教师对上课的投入程度,从而真正决定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自信十足,想搞好课堂教学的动机十分强烈,他们会不断的改进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能够调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Woolfolk探讨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强,教师对学生控制定的向越人道,学生的自主性越强,教学效果越显著。因此,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前提因素。   第二,设置恰当的目标与任务,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在某项行为活动开始时的失败,因其不能反映出努力的不足或不利的环境因素,容易使人归结于自己能力不足。因此,在专业学习伊始阶段,教师要设置恰当的目标与任务,并安排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尝试,从而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三,重视榜样的影响,促进学生互励互助。榜样的成功就是个体替代性经验的获得,在这种替代性经验中,学习可以通过对他人的模仿而实现。学习者越是与模仿对象趋同,对其自我效能产生的影响就越强。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多同本专业高年级同学进行交流,并邀请优秀的高年级学生通过报告、座谈的形式讲述自己英语学习中的心得,分享其成功的经验。笔者发现,每次经验交流会上,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会踊跃提问、发言。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会后做出反思,并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较强的学习动力和较足的学习劲头。看到别人能够通过努力成功,自己的自信心也被激发起来,觉得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够达到目标。   第四,培养和谐的师生联系,形成良好的教师期待效应。社会劝说关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影响。其中,教师的期待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当教师认为学生有潜能时,就会对其产生良好的期待,这种期待通常会表现在教师的行为态度上。一旦学生感受到了这种期待,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就会明显增强,同时会产生符合教师期望的努力。这就是教师的期待效应。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以积极饱满的教学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就能够带动学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第五,给学生的未来规划给出指导性建议,坚定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念。个体在面临某项行为活动时的身心反应、强烈的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对当前英语学习近况缺乏理性的认识,而且对自身的规划不明确,就会没有学习目标,从而作用其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教师如果能够适时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专业的学习,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就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第六,建立全面评价机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如果只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忽视个体间存在的异同,势必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削弱其自我效能感。评价应考虑到个体的异同、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鼓励他们多进行个人纵向比较而不总是横向的和其他同学比较。同时,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爱好,多参加有益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能力全面发展。      四、结语      自我效能关于学生的学习乃至全面发展,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将这一理论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贯彻实施这一理论,积极寻求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01).   [2]高翔.谈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龙岩师专学报,2017,(03).   [3]Woolfolk,A.Educationalpsychology,8thedition.,Allyn(Bacon,Boston,MA,2017.   [4]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78.   [5]张庆宗.自我效能理论对外语学习策略教学的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17,(08).   [6]徐久春.班杜拉自我效能感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