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的涵义及其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无忧无虑论文网 摘 要:对于《图式理论的涵义及其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的无忧无虑论文网:听力理解是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者往往借助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交互影响来处理输入的信息。图式理论将听力理解的过程解释为听者大脑中固有的图式与输入的言语信息相互影响、相互匹配的过程。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注重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导入,激活学生的已有图示,建立新图示,增强学生的理解性输入。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听力理解;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内容图式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017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特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特别强调对听说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一新的定位,从2017年1月起,CET-4、CET-6考试相应地加大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比例,从原来的20%提高到35%。由此可见,听力教学越来越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听力理解恰恰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考试中丢分较多的一部分。如何加强听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就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图式理论为基础,研讨英语听力理解的认知心理过程,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它最早是由康德(Kant)在1781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概念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当它与人们已知的事物相关系才产生意义。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F.C. Bartlett在《记忆》(“Remembering”)一书中指出,“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1](P201),它是学习者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对新信息发生影响的过程,即如何把新信息充实进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随着认知心理学探讨的深入和发展,图式在知识表征和组织中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同时,图式的概念获得了更新更丰富的含义。[2](P96)Rumelhart(1980)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影响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 the building blockof cognition)”[3](P33~58)。图式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构成一个空档(slot),当图式的空档被学习者所接受的具体信息填充的时候,图式便实现了。Widdowson(1983)认为,图式是认知的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记忆中。[4](P34)Cook则将图式描述为人们头脑中的“先存知识”( the pre-existent knowl-edge)或“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5](P23~24)Carrell和Eisterhold(1983)把图式定义为学习者习得的知识构架(knowledge structures)。[6](P555~569)以上释义虽各不相同,但表述的观点却基本一致,即图式是输入并存储在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可以这样认为,我们所具有的图式就是我们所具有的知识。”[7](P240~248)人的头脑中存储着各种各样的图式,如上学的图式,到餐馆吃饭的图式,去电影院的图式,逛市场的图式等等。所有的知识都组成为一定的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7](P240)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根据自己原有的指示恢复或构成意思,即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验关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8](P99)一个人的知识越多,头脑中的图式也越丰富、越具体,理解起东西来也就越容易。因此,听力理解的过程就是大脑已有的背景知识或是图式与所输入信息相互影响的过程。 二、听力理解的信息处理方式 图式理论表明,无论是阅读还是听音,人的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自下而上过程(bottom-up processing)和自上而下过程(top-downprocessing)。前者指输入信息起始于最基本的具体图式,结束于高层次或较大图式,亦称为data-driv-en processing。在英语听力理解中,这种处理方式使听者注重语言信息,即单词、句子等具体信息的听辨和具体图式的应用;后者则指高层次的图式(或背景知识),起预测、筛选、吸收或同化输入信息的影响,亦称为conceptually-driven processing,这种方式使听者应用高层次图式,较多利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或抽象概念从篇章层次上来略论、处理所输入的新信息,加速了信息的吸收,有助于消除歧义。可见,在语言处理的过程中,这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相互影响、交互(interactive)进行,从而在词法、句法、语篇等不同层次共同促进听力理解。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图式是如何以两种方式帮助理解语篇内容的。Mary heard the ice cream mancoming down the street. She remembered her birthdaymoney and rushed into the house…[6](玛丽听到卖冰淇淋的人从街道那边走来。她记起过生日那天得到的钱,马上跑回屋……)听到或读到这儿,人们通过获取的信息激活了头脑中的相关图式:故事发生在一个热天,玛丽很可能是一个小女孩,她听到有人叫卖冰淇淋,因为想吃冰淇淋,于是她想到过生日时得到的钱,所以她跑进屋去拿钱买冰淇淋。然而,该语篇实际上并未表达此层意思,是人们通过调用被激活的图式来预测、略论和处理输入的信息与文章之间的联系,做出选择。如果接下去的分句是:“…and locked the door.”(…关上门),意思就大不一样了,原来的理解不得不修正,重新激活图式,以便使新信息与已知信息保持一致。重新激活的图式也许会是玛丽怕卖冰激凌的小贩进屋偷她的钱。因此,我们说听懂了一篇文章,就是说具备了与该文章相关的图式,并成功地激活了该图式。如果人的大脑中不具备相关的图式或者说虽然具备了该图式,但未能激活它,那么语篇的各个方面就得不到解释说明。图式理论表明,对听力材料相关的知识越多,对材料的理解就越精确,理解与否不在于语言知识本身,而在于激活图式知识。 三、听力理解的心理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