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者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对他们吸收新知识的方式和应用效果起着关键影响。这些图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其主图式,子图式纵横交错,大小、层次、经验、知识各不相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很强的学科色彩。这些图式随着学习者视野的开阔、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扩展和修正,并不断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参考,使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联想、制约和理解。因此,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新知识 ,更重要的是 “激活”(actuating)学生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结构,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产生新图式。丰富头脑中图式的内容,从而能正确理解和记忆所听的内容。 王守元,苗兴伟” 指出听力理解认知过程的三个主要特点 : 1)理解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在听力理解过程中, 听话者并不是消极地或被动地应用听觉来接收信息,而是通过调动大脑中的已有知识进行能动的认知推理,来理解说话者所传达的信息和意图。因此,听力理解是听话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交际的过程。2)听力理解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意义并不是现成地存在于语言材料之中的,不同的听话者关于同一个单词或句子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者为了语言表达的经济性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任何细节都表达出来。因此,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话者需要根据语言材料所提供的线索以及自己的社会经历和背景知识创造性地建构意义。3)听力理解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作为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听力理解涉及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从某种意义上讲,听力理解是交际双方在相互影响中磋商意义的过程。特别是在面对面的语言交际中,说话者可以通过听话者的面部表情和身势语来判断听话者是否理解自己的意义,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同样 ,听话者可以用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手段来表明自己是否理解了说话者的意义或者直接与说话者进行意义的磋商。 二、听力理解的母语思维认知过程 综上所述,理解依赖于知识。所谓理解就是把原先不知的,或叫做新的信息,同原有的,已知的联结起来。因此听力理解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decoding process),而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重构的有机结合。朱放成 的探讨说明,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活动有两种模式:代码模式 (code mode1)和推理模式(inferential mode1)。这两种理解模式的建立,是通过静态的陈述性知识 (词汇、语法及百科知识)和动态的程序性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