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会话目的的实施主要通过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的巧妙结合, 既能使说话人的会话目的得以成功地实施, 又能使听话人有效地理解说话人的会话目的, 从而在听话人身上引发所希望的结果。 在语言交际中, 人们都希望通过语言交流在他人身上引发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和作用。塞尔[1 ]认为使用语言就象人类许多别的社会活动一样, 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有意图的行为, 这种意图就是会话目的。 利奇[2 ]认为会话目的是调节个人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会话目的是会话进行的主线和方向, 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 人们才会产生言语的欲望和动机, 从而进一步发展为言语交际的具体行为。会话目的的实施有两个基本途径, 即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
一、 语言手段
语言手段是以语言作为载体, 应用各种表达形式,携带各种各样的信息或消息, 在说话者之间传递。这些信息体现着说话人的话语意图[3 ]。从会话目的及其表达方式来看, 说话人对语言手段的把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遵循会话准则和违反会话准则。 (一) 遵循会话准则会话准则主要包括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的合作准则[4 ]和英国语言学家利奇的礼貌准则[5 ]。格赖斯的合作准则是: 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 说话双方都遵守着合作的准则, 共同配合, 互相理解。这条准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原则, 即数量原则、 质量原则、 关联原则和方式原则。数量原则规定了人们说话时传递的信息量; 质量原则规定了说话的真实性; 关联原则要求说话要切题; 方式原则要求说话人要简明扼要。遵守这些原则, 人们就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 高效率地进行交际。利奇的礼貌准则中, 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惠(benef it)和损(co st) , 在此基础上, 利奇提出的礼貌准则。它包括六条原则, 即得体原则、 慷慨原则、 赞誉原则、 谦逊原则、 一致原则和同情原则。这些原则要求人们说话时, 尽量多给别人一点方便, 宁肯自己多吃一点亏, 从而在交际时使对方觉得受到尊重, 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会话准则是人们实现会话目的的工具, 说话人要将个人目的传达给听话人, 在听话人身上产生所希望的效果, 就需要考虑准则的应用。听话人要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图, 也常依靠会话准则及其原则。考虑合作, 就得注意表达准确、 清晰; 考虑礼貌, 也就是考虑社会目的, 就得注意个人目的与听话人之间的利害联系。例如, 教师想叫学生帮忙搬电视机。他要将这一目的传达给学生,并使学生答应, 就必须考虑其表达的方式。他必须既讲清自己的请求, 又要表达得得体、 恰当。因为 “搬电视” 对学生来说不是义务, 学生也不会从中受惠, 反而要受损,再说学生也许正有其它的事情要处理。直接请求会使学生难以接受, 若是学生拒绝了, 自己也没面子, 这种会话可以是:T: A re you f ree now ?S: Yes .T: Could you help me move the TV set?S: OK.这里, 教师的第一句话表达的是其预备目的, 然后再间接地提出自己的请求即个人目的, 其表达方式既符合合作准则, 又遵循了礼貌准则, 即将请求的强加程度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这是说话人的社会目的, 比起直接指令 “ Move the TV set fo r me . ” 要礼貌得多, 当然委婉请求的方式很多, 如 “ Would you m ind moving the TV set fo rme?” 或 “ Would you help me move the TV set?” 等。这种会话也可能是:T: A re you f ree now ?S: I have to meet my uncle at the railway stat i on.T: I see . See you!S: Good2 bye! 这里, 教师首先表达的是预备目的,当他发现学生无法帮助他时, 便修正了自己会话目的中的最终目的。对会话准则的遵守作用着说话人对词语、 句法的选择, 从而作用着会话目的的顺利实施。由于每一个说话人或听话人都有个性异同, 如性格、 年龄、 性别、 心情、 二者之间联系的异同, 这使他们对同一会话目的的表达与理解也会因人而异。 (二) 违反会话准则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应该遵守会话准则及其原则。但会话准则只是调整性规则, 而不是构成性规则。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可以遵循它们, 也可以不去遵循, 或者遵循其中的某个准则或原则, 而违背其它准则或原则。很多情况下, 说话人对某个会话准则或原则的违背, 其目的是 “让听话人越过话语的表面意义去推导其中的语用含义” [6 ]。例如:A: M rs X is an o ld bag .B: The weather has been quite deligh tful th is sum2mer, hasn’t it?[6 ] A 当众说某夫人是个老丑妇,B 觉得A 的话不尽文明, 而且还担心隔墙有耳, 对A 不利。基于此目的,B 便另换话题, 讲一句无关痛痒的话, 以求扭转这个尴尬的局面, 从会话准则上看,B 违反了关联原则, 但A 能从中推导出这样的含义: 别说这种无聊的话, 多不成体统。这里B 违背关联原则, 间接地表达了对A 的劝阻, 这种间接的方式既可以避免伤害A 的面子, 又能达到劝阻A的目的, 可以说更能让A 接受。通过违反会话准则来实现会话目的实际上是通过违反会话准则所产生的语用含义表达说话人的间接目的, 需要听话人进行推导。如果听话人没有理解说话人的 “弦外之音” , 就会造成交际失误。如果上面例句中的A 听了B 的话之后, 改口不说了, 则证明他理解了B 的会话目的, 若他还继续以前的话题, 则证明他可能没有理解B 的话语意图。 会话目的可以通过对会话准则的遵守或违反来得以实施。对准则的遵守或违反直接作用着说话人对词语、 语调、 语法结构、 修辞等方面的把握。当然对这些方面的把握除了受会话准则左右外, 还受说话人的个人特征左右, 需要听话人仔细领会。
二、 非语言手段
除了应用语言外, 为了实施自己的会话目的, 说话人还常配合以身体的动作, 面部的表情, 语音之外的特殊音响, 以及交际双方的空间距离等非言语手段来辅助信息的传递和思想、 情感的表达。因为这些身势、 情态、音响和距离等也具有传递、 表达信息的功能, 但它们往往又不能单独用来进行大量的、 长时间的、 完整的交际,只能作为语言的一种辅助工具, 所以又被称为副语言(paralanguage)。 非语言手段归纳起来可以有五种类型: 身势语、 情态语、 特殊音响语、 空间距离语和标志语。身势语主要是以手和头部的动作来辅助语言表情达意。情态语以面部器官如眉、 目、 口、 舌等的微小动作表示某种情态和一定的意向。特殊音响语即利用语音之外的口、 鼻发出的种种声音, 或约定俗成的、 规定的某种声响表示一定的意思, 传递一定的信息。空间距离语是指言语交际时, 交际双方距离的远近也能表示双方联系的亲疏程度, 具有一定的表意趋向。标志语是指个人身体佩戴的一定装饰物。 以上这些非语言手段, 有时会共同影响, 有时会部分发挥影响, 但它们与语言手段一样, 对会话目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影响。语言手段在非语言手段的帮助下, 能更有效、 更快捷、 更形象地使会话意图得以实施, 并更容易被听话人所领会。当然, 非语言手段必须与语言手段有机地配合, 离开了语言手段, 非语言手段的影响便会很有限。此外, 非语言手段还具有模糊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需要交际双方注意了解和领会。会话目的的实施需要凭借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语言手段主要体现在对会话准则的遵守或违反。非语言手段是对语言手段的有效补充。语言手段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英语论文/,/论文,英语毕业论文,/英语论文,英语论文题目,/留学生论文,/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