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 这表明了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所以, 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就要由 “教教材” 变成 “用教材教”; 由 “教课文” 变成用课文学语言、 用语言。 这就要由略论课文内容的教学, 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注重读法、 学法的指导, 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应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 就要以 《语文课程标准》 为导向,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教给学生阅读措施, 引导学生读与积累, 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包含哪些要素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 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 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祝新华的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列出六种能力元素: 复述、 解释、 重整、 伸展、 评鉴、 创意, 与《语文课程标准》 中提出的 “感受、 理解、 欣赏、 评价” 基本吻合。 所以在小学教学与评估中要全面关注这些能力的培养。当然不同年段的教学侧重点应有不同。 就阅读教学而言, 在低年级, 识字、 写字无疑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包括词和句的训练, 初步的朗读训练。 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 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 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影响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同时要加强段的训练, 注重段的理解、 积累与应用。 高年级教学的重点, 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品味文章的语言, 领会表达的措施上。 这一阶段, 揣摩并应用表达措施是需要加强的一个训练重点。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就是重点培养学生的 “感受、理解、 欣赏、 评价” 能力, 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明确这一点, 牢记这四个关键词。 然后根据 “单元导读、 课后习题、文本特点、 学生学情” 来确定教学目标。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准确明了, 操作性强, 并有可检测性, 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有实效。 如有一位老师把五年级下册 《临死前的严监生》 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 把握文章主旨, 体会严监生吝啬鬼的特点;2.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 口语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在这个教学目标中, 行为主体不是学生, 第二、 第三个目标大而空泛, 放在每篇课文上都行, 不具有可检测性。经过讨论, 我们把教学目标修改为:1. 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 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2. 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 , 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 发挥想象, 说、 写一段话,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3. 猜一猜严监生日常看似矛盾的行为 , 激发学生阅读《儒林外史》 的兴趣。此教学目标更明确, 使我们的教学更有的放矢, 并充分体现培养高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学写人物心理活动、 激发读名著的兴趣等。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是光靠训练,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措施。 学习措施是掌握知识的钥匙。 古人云: “善学者, 师逸而功倍。” 崔峦教师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究会上说: “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是: 从 ‘教会知识’ 转向 ‘教会学习’。”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就必须教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各种措施。 如概括能力的培养,就要学生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措施: 四要素概括法,即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把这些要素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段意串连法, 就是把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先概括出来, 再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题目扩展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把题目进行扩展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英语阅读论文还有找中心句、 过渡句法等。 只有把这些措施教给学生,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达成 “能力” 目标。一位教师在五年级下册 《再见了, 亲人》 一课中有如下教学片断的设计:1. 自 由 朗 读第一 自 然 段 , 用 “--—” 划 出 表 达 了 强 烈感情的句子, 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2. 全班交流。重点点拨以下两句:句一: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顶着打糕, 冒着炮火, 穿过硝烟, 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1) 抓 住句 子 中的 关 键 词 “雪 中 送 炭 ”, 体 会 思 想 感情;(2) 抓住句子中的动作词, 体会思想感情。句二: 您说, 这比山还高, 比海还深的情谊, 我们怎能忘怀?(1) 用变换句式的措施体会思想感情;(2) 用关系上下文的措施体会思想感情。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的思想感情时, 特别注意渗透学习的措施, 即: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或动作词等来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用 “变换句式”、 “关系上下文” 的措施体会思想感情。 通过把反问句变成疑问句后, 让学生对比读这两句话, 学生自然而然能感受到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然后关系上文体会 “这比山还高, 比海还深的情谊” 是指哪些具体的事例, 再让学生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效果就更好了。 在这个片断的设计中, 教师就是在教给学生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的措施。 教给学生措施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抓住了语文教学的 “根”, 也努力实践了崔峦老师提出的 “要和内容略论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又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 引导学生读中体会, 更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表达措施。师: 生活在城里的人, 看骆驼可不大容易。 我也觉得最有趣的是学咀嚼的画面。 让我们也一起看看这骆驼怎样咀嚼:(学生 齐 读 ) 我 站 在 骆驼 的 面 前 , 看 它 们 咀嚼 的 样 子 :那样丑的脸, 那样长的牙, 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 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 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 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师: 通过读, 你想象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生: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骆驼咀嚼呢!师: 这是一幅多么温暖又安闲的画面, 人与骆驼近距离的接触, 好像面对一位老朋友, 四目相对, 心灵相融。师读: “骆驼那样丑的脸,英语论文题目, 那样长的牙, 那样安静的态度。” (强调 “安静”)看着看着, “我” 觉得骆驼变了……生: 我觉得骆驼变得好像不那么丑了。生: 我觉得骆驼变得可爱了。生: 我觉得骆驼变得很乖巧。师: 是啊! 骆驼虽然丑, 但却……生: 很温柔。 (点评: 读得够火候了,英语毕业论文, 水到渠成)师: 这种明贬实褒的写法在丰子恺的 《鹅》 中我们也课 程 与 教 学曾接触过。 我们读文章, 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这样我们的感受才会真切。 请同学把自己对骆驼的情感融入文字读出来。 (点评: 总结读法, 恰到好处)(学生个别朗读)师: 通过你的读, 我感觉骆驼很可爱……很沉着、 深沉、 温柔。在这一教学片断中, 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近骆驼,通过朗读,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更加了解骆驼,感受著作的魅力, 进而领悟文章的表达措施--—明贬实褒。(师: 这种明贬实褒的写法在丰子恺的 《鹅》 中我们也曾接触过。) 这看似简单, 实际上把的表达措施, 用曾见过的知识轻而易举地一带而去, 相信会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这也让学生知道高年段的语文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关注文章的表达措施。 三、 读与积累,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