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阅读教学[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本科生的跟踪调查结果略论了在跨文化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作用学生理解的主客观因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办法。 我们知道,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经常会发生理解故障。它是由于一方或双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因而出现不恰当的言行,这是产生交际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说话方式或习惯的不尽相同,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故障的另一个原因。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各有一套说话规约或习惯,如:怎样表示礼貌,怎样表示强调等等。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们的说话方式或说话习惯也有异同。因此,文化理解和文化比较应视为外语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现在,人们普遍开始认识到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准不应是学生能背多少单词、词组,或知道多少语法规则,而是要用所学的语言使用表达多少。对大多数人而言,语言是一种媒介,是用于交际交往的工具,不是为了探讨语言或成为语言学家。由于当今高科技社会的发展, Internet 的推广使用,含有大量国外信息的材料涌入我国。因此将来人们运用最多的恐怕就是阅读了。那么,要想很好地了解国外最新发展状况,正确阅读和理解这些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阅读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我们学习、提高英语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的内容大到包罗万象、形式多种多样,小到各种语法现象、生词一起出现。所以,阅读能力的高低反映出一个人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最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阅读水平。绝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因为,从大的方面讲它涉及到不同文化的理解;从小的方面说,它在试卷中占的比例之高直接作用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就是苦于无从下手,无法提高。按常理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词汇积累增加,一个人的阅读理解力也会提高,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本人曾对一所重点大学的两个通过高考进入本科学习的班级进行过两年的成绩跟踪调查: 级别 阅读总分 总人数 及格分数 及格人数 及格比 入学 40 41/36 24 28/22 64·94% 一年级 15 41/36 9 41/36 100% 二年级 40 41/36 24 31/27 75·32%   其结果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提高很多,而只是略有提高,甚至反弹,到了二年级不如从前。当然,这里面可能会有试题本身难度大,题量多等客观因素。排除这些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的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是起绝大部分影响的因素。掌握所读材料的主题和大意,了解能说明主题和大意的事实细节;从所给材料中进行一定的推理和判断;根据上下文推测个别生词的意义;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又能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联系、作者的真正用意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阅读的材料是多样的,而作用阅读理解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词汇量的大小;重要单词和单句的准确把握能力;知识面如何;阅读的速度和措施等等。深入略论可把它们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一、作用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可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 客观因素是指文章语言的复杂程度,它包括:a.英语习惯长句表达,与中文习惯不同。在一般人眼里,英文中句子越长,结构越复杂,越难读懂,而这与中文短句表达意思的习惯是对立的。b.语法结构与中文有异。由于英语较复杂的语法结构造成的,英文中有很多从句(名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等)。它与中文按词语顺序排列表达又不一样。因此,学生们阅读过程中连主谓语都分辩不清,还谈何读懂? c.文章过长。文章用冗长势必使读者产生厌倦心理,不自觉地感到难度增加。d.生词、词组及习惯用法的多少。同中文一样,英语也有很多惯用语和俚语,如果不注意观察和记忆的话,就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意思,甚至就根本不知作者所云。主观因素指读者自身能力的应用,它包括: a.是否为主动性的阅读如果是主动的、积极的阅读,读者就会调动起思维,积极思考;反之,若是被动的,为了完成任务,那只能是敷衍了事,根本不可能透彻理解。b.知识面的宽窄。有的学生只注重书本或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平时不注意观察和积累其他方面的知识,这就大大地作用了阅读的理解力。c.能否有效地把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关于把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讲,要有意识地摆脱母语的作用,按照英语的习惯进行学习。但就阅读来说,我们由母语所学的知识是完全能运用得上的。成人与小孩学习语言的区别就在于成人学得快,是理解力的影响;而小孩学得慢是因为不理解,只能死记硬背。 二、解决的办法 对学生而言要: 1.拥有一定的词汇量。一般人认为,一篇文章的难易就看它的生词多少。确实,生词量是作用一篇文章理解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大多数初级或中级水平的人来说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扩大词汇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措施。 2.进行大量阅读,并注意英语语言习惯用法的积累。大量阅读既是加强记忆,也是提高词汇量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有些词,读者见过一两次可能并不在意,但要是见过三、四次之后,自然要去搞懂其含义“重复产生记忆”,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为了能在跨文化交往中避免交际故障,人们至少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要感觉到进行中的交际不完全成功;二要能发现交际故障之所在,并知道采取怎样的补救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总结和观察英语中的一些习惯的表达方式,因为,我们常说:“熟能生巧”,有些东西根本说不出为什么,只是他们的一种习惯或历史传习下来的规约。所以,了解之后,就这么理解肯定没错。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个人看到或听到“Hello,How are you.”这个句子,后面接“Fine, Thank you, and you?”肯定没错,而其他的答法都是不正确的。另外,熟悉一些句型,不仅是有助于听力,更有助于阅读理解。比如:英文中have sth. done意思是:由别人...干...;形式主语It is ...的用法,一看就知道它的真正主语为后面的名词,不至于再一个词一个词地英汉对号入座地去翻译了。同中文一样英语中也有很多谚语、俚语和俗语。这些词组和短语都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只认识某词组或短语中的一个词或所有的词并不一定能正确猜出其含义。例:《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课中出现的the last straw...。它来自一个说法: the straw that broke the camel s back ,意为“压垮骆驼脊梁的那根草”。可引申为“最后起关键影响的因素”或“终于彻底被压垮”。这类用法在英语中很多,需要我们平日多观察积累。 3.扩大各方面的知识,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 尽量了解语言使用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和民俗背景,对阅读理解帮助很大。可能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文章讲述的是在我们周围发生的或听说过的事件,读起来、理解起来会觉得很容易。这是因为,我们熟悉周围的环境、背景和习俗,即使有些生词也能把文章猜个八九不离十。因此,一篇文章的难易还取决于读者的知识面。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年代,读者的知识面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迅速扩大。过去属于专业性的知识,都变成人们熟悉的东西。比如:环保、宇航、核变、计算机等。现在都成了家喻户晓的内容,而且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应不断注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所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民俗等会大大有助于英文的阅读理解。看一些杂书,无论中文还是英文。从内容上说,材料看得多,情况了解得细致,再看这样类似的东西就无难可言了。另外,阅读面广、思维活跃,也为正确、快速地理解提供了条件。所以,这是有利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 关于学生来说,阅读的目的是在略论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扩大词汇量,掌握语法的思维方式,提高阅读能力,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文章弄懂,即通过略论文章中的语法结构,揣摸文章中的词语使用,透彻理解原文。对教师而言要: 1.注意引导学生。介绍好的学习措施,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把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文章挑出一些,让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结合中外思想表达方式和背景的不同给学生加以说明。这里,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2.注意选材,逐步加深难,英语论文英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