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词汇习得中词汇量与消化联系》---英语论文资料库
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research during three periods abroad. From the semantic view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cabulary quantity and the digestion and also the context functions in the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research. Key words: the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context functions; vocabulary quantity and digestion 摘要: 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探讨是第二语言习得(SLA)探讨的基础部分,本文评述国外学者在各个时期对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探讨的状况及特点,英语论文范文从语义学(Semantics)角度研讨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中词汇量与消化联系,语境(context)在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中的影响。 关键词: 第二语言(L2); 词汇习得; 语境影响; 词汇量与消化 (一)引言 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探讨与语言教学、语言习得探讨的发展息息相关,第二语言(L2)的语法(形态和句法)习得探讨在语言教学、语言习得中始终占据着中心地位,而词汇、语音习得探讨则居于次要地位,现在仍然处于这样的局面。这种状况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第二语言(L2)习得即语法习得。然而,第二语言(L2)习得探讨和第二语言学习者都会直觉地意识到,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与学习其词汇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当语法系统发展得相当完备时,词汇的习得依然目标遥远。所以,无论是本族语还是第二语言,词汇的习得是一个终生的认知过程,世上没有人能掌握一种语言的全部词汇。有的探讨者认为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Verhallen and Schoonen, 1998)。Ard和Gass于1987年甚至提出句法发展是否可以约化成词汇学习的问题,因为看似句法律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词项能进入的结构框架(Mclaughlin,1990)。 (二)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探讨状况 1. 1980年以前的探讨。 这一时期, Meara(1980, 1984)和Sharwood (1984)等学者按照各自的理解程度发表过不同的观点,探讨内容涉及到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的不同方面,但这一时期的探讨较分散,大部分无理论依据,仅有的理论也不成系统;专项探讨或文章也较少,多为语法语音探讨的附属品;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探讨为主。总之,这一时期的探讨是基础性的,受第一语言(L2)词汇习得探讨的作用较大,而较少触及词汇习得过程本身。 2. 20世纪80年代的探讨。 在20世纪80年代,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探讨有所深化。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中介语讨论会及论文集《中介语》(1984)的发表,标志着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探讨开始受到普遍重视。英语作为主要的第二语言(L2),其语言习得探讨成果最为显著,对其他语种的探讨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一些学者积极呼吁加强相关学科探讨,一些综述性文章总结此前探讨的得失,指明今后探讨方向,起到承前启后的影响,如Meara在1980和1984发表的两篇文章。这一时期,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探讨处于整合期,具体探讨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而且,在大量基础工作之上,出现了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探讨专著、专刊与论文集,如《写作中的词汇》(Linnaud, 1986),《词汇习得的实质》(Mckeown and Curtis, 1987),《第二语言习得探讨(专刊)》(Gass, 1987)等。 3. 20世纪90年代的探讨。 这一阶段,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的一个新走向是对第二语言(L2)词汇知识(Word knowledge)的理论研讨和实证探讨,其中较有作用的学者有Nation、Meara、Schmit、Laufer等。他们将词汇探讨的重点从词汇量或词汇宽度的发展转移到对词汇深度习得的探讨,即对单个词各种知识,如发音、拼写、意义、搭配、词性、联想、同义等习得过程的探讨。为了强调词汇深度探讨的重要性,并解释单个词的历时习得过程, Schmit借鉴了Richards (1976)和Nation(1990)的词汇知识框架理论和层面略论,先后在国际知名刊物(如RELC Journal26, 1995;SSLA19, 1997;Language Learning48, 1998)上发表了有关词汇知识的不同层面或不同类型的探讨成果,如对单词拼写、意义、联想、后缀的实证探讨。 在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探讨中,调查者们发现:词汇或词汇知识的习得是一个由不同层面和水平组成的连续体,而不是一个“习得”或“未习得”、“知道”或“不知道”的简单过程。因此,探讨者在词汇探讨中不仅要回答“学习者‘认识’哪些词”(Which words do learners know?)还应回答“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认识这些词”(How well do learners know these words?)。 (三)语境(context)在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中的影响 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让学习者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掌握词汇,是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的有效措施。英语著名语言学家D. A. 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由此可见,词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承担者,而意义在语言的产生和理解方面,在语言的储存和检索中都起着极其关键的影响,因此要进行以意义为中心的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语言结构,而且还要教会他们把这些结构应用于各种不同语境的交际中。但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熟悉和掌握不同语境所特有的语义联系,这就离不开词汇。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词是意义的单位,它是构成语言整体的重要细胞。英霍夫和赫德森在From Paragraph to Essay一文中揭示了第二语言(L2)词汇习得的规律性。他们认为:学习词汇的根本准则就是要足够重视其语境概念,据此才能弄清词汇的形式与意义的联系,查词典固然能找到词义,但是着实地领会词汇语义还是要靠领会词语在一定上下文中的交际功能。语言交际中,语境的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决定词义。离开语境,很多词的意义便含糊不清。如:a sweet temper中的sweet常有gentle的意思,而在the sweet smell of roses中sweet却表示light pleasant或fragrant(王宗炎,《英汉运用语言学词典》)。 (2)消除歧义。歧义指的是一个词、短语或句子的意义不止一个。例如, bank可以是“银行”,也可以是“岸”,没有语境就弄不清它的意义是哪一个。相反,如果有语境,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bank的意思,如to put the money in a bank(银行),the bank of a river (岸)。 (3)体现词的用法。语境可以展示词语的具体用法以及它们的搭配,使我们看到词汇的实际应用情况。如:“In one of his books, Marx gave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就说明了advice是个不可数名词,而“He made such rapid progress that before l,英语毕业论文,英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