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环境比较中英词汇的国俗语义异同[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地理环境比较中英词汇国俗语义异同 词汇在语言中至关重要,所以,关于词汇意义的探讨 是许多语言学家的重要课题。例如,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 绪尔就指出: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是随意的,这意味着 同一能指与所指的随意联系随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符号 都具有形式和概念,或能指与所指两个方面。 此外,英国的利奇在他的《语义学》一书中,把词的 “意义”分为7种:理性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 义、反映意义、拾配意义、主题意义。并将其中的第2至第 6种意义用“联想意义”来概括。学习一种语言,只理解词 汇概念意义,而对其联想意义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就 淡不上真正掌握了该语言,更谈不上正确应用了。我们说 一些词或发音具有方言性质,就是说这些词或发音在告 诉我们说话人所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我国,王德春教授首先提出国俗语义的探讨。国俗 语义是指在词汇的概念意义上添加历史文化、民情风俗、 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语义。国俗语义学主张从语言中 揭示、了解文化因素。而了解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在交际中 使用语言,减少母语和本族文化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在 语言教学中引入国俗语义教学,可增加学习者对异民族 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克服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出现的障碍, 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对某些语言的误解或语用失误,从而 提高交际能力。 王德春指出,词语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 呈现出同异并存的现象,但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则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同语言相对应的词语,其国俗语 义的异同有如下几种:国俗语义一语独有;国俗语义截然 相反;国俗语义大相径庭:国俗语义部分相同;国俗语义 基本相同。理解这些词的国俗语义。就可在跨文化的言语 交际中减少信息差。从而增进理解。 另外。根据词汇学原理。词的语义分类包括词与词之 间的上下义联系。它由支配词或上义词如anim~,和受支 配词或下词义如snake,tiger等构成。下义词词汇构成语 义场。探讨发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越深入,下义词 就越复杂细密,语义场也越庞大。因此,上下义联系反映 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不同的文化是有不同的侧重点 的。 每个民族都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自然环 境对一个民族文化模式的形成、发展和嬗变,有着重大的 作用。语言与人们的生活和劳动环境有关系。语言中大量 的词语、成语、惯用语、谚语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 息,并包含了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各国的不同地 理环境也导致各自的语言带有其自然环境的色彩。在人 类语言中,有些词汇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如爱斯基摩人 一 丰富的表示“雪”的词汇与寒冷的地理环境;阿拉伯人表 示“驼骆”的多彩词汇与干旱少水的中东和北非的地理环 境;日本人表示各种时期的“鱼”的词汇与海洋岛国的地 理环境。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中字面意义可能一 样,但它们的内涵意义就不一样了。本文就与地理环境有 关的几组中英词汇进行国俗语义比较,以见出它们的差 异。 1.汉语的“东”字和英语的“west” 在我国文化中,关于“东、南、西、北”,我们似乎更喜 欢“东”,因为它所包含的国俗语义较丰富: 。 (1)在河流方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长 江,黄河,淮河等)都是由西往东流向大海。因此,在我国 许多文学著作中都能找到这种现象。例如,“一江春水向 东流”;“请君试问东流水,抽刀斩水水更流”;“滚滚长江 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 (2)在风向方面。由于我国的东面是太平洋,从那吹 来的和风叫东风。“东风”指春风,也比喻革命的力量。因 此。在我国文化中,东风象征新的生机和希望。它在中国 文化中的语义特证是【/warmth】和【/hope】。 (3)在太阳升起方面。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住在东方名 为扶桑的大树上,太阳从东方升起,而我国正处于地球的 东方,我们常自称“东方巨龙”、“东方之子”。另外。“东”在 我国文化中有“光明”和“较高地位”的含义,在修辞上是 褒义。所以。房子的东侧往往给地位较高的人居住。例如, 东太后比西太后地位高;太子所居之宫则叫东宫。 如果外国人不知上述三点,就很难理解这个“东” 字。可见,地理知识与语言词汇也是紧密相连的。 在英、美文化中,英、美人士虽然没有像我们偏爱 “东”一样,特别喜欢“west(西)”,但是,“西”在英l美文化 中的文化内涵较多一些。 (1)“west wind”,从地理位置上看,英国位于西风带, 它的西面是广阔的大西洋,风从西而来,春天,西风给大 地带来充沛的雨水,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西风在英国, 乃至欧洲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好风。难怪英国许多作家 不惜笔墨歌颂西风,如,乔叟、雪莱、梅斯菲尔德等。 (2)“The West”,可指西方世界,也可指美国西部。那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go west(归西,完蛋)”,该词虽然源于佛教,但也 被英语国家所广泛接受。 2.汉语的“大米”和英语的“bread” 水稻栽种的历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文明的早期。我 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属亚热带,适合水稻栽种,大 米是主食。所以,这方面的词汇也丰富:我们分“稻子”、 “谷子”、“大米”和“米饭”。不过,菲律宾的Hanunoo人对 不同种类的稻子有92个名词,而英语中只有一个 “rice”。如果要细分,则只好译成“unhusked rice,rice,英语毕业论文, cooked rice”。这就出现了词汇空缺。在汉语中有句俗话 “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米饭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吃(饭)了没有?”成为了问候语,“饭碗”比喻为职 业。没有了工作叫作“丢了饭碗”;有人戏称胃是“饭口 袋”;称笨蛋为“饭桶”、“酒囊饭袋”;事情办得不尴不尬叫 作“夹生饭”。此外,汉语中有关“米”的俗语还有:生米煮 成熟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有诗歌,如“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等等。 英格兰位于北温带,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因此,英国 人的主食是面包,在语言上也体现了它的重要性。有关的 词汇有:wheat(/b麦),flour(面粉),dough(面团),bread(面 包),loaf(面包的量词),crust(面包皮)。英、美人戏称胃为 “bread basket”,把养家活口的人叫作“bread winner”;白人 中产阶级叫着“white bread”;“out of bread”就是“失业”之 意;“bread and butter”和“bread and cheese”表示生计。另 外。在英语俚语中,bread和dough都可代表钱,可见 bread在英语国家的份量。 由此可见,大米的下义词词汇在汉语中较丰富,而 bread在英语中的下义词词汇更多彩。这足以说明这两个 词汇在两种文化中的不同地位。 3.汉语的“竹子”和英语的“mUSbroom” 我国盛产竹子,椐史书记载,秦、汉以前,我国不仅在 南方,甚至黄河以北就盛产竹子,因此,竹文化源远流长, 相当丰富。竹子刚长出来时叫“笋”,如雨后春笋;竹子的 地下茎(根)叫“鞭”,如快马加鞭。竹子的种类很多,有 150余种(),用途广,如用竹当纸称“竹简”,用竹 作书叫“竹书”,还有竹家具和竹楼等。汉语中与竹有关的 词语相当丰富。譬如:罄竹难书、胸有成竹、势如破竹、敲 竹杠等。此外,“竹”还成为汉字中的一个偏旁,英语毕业论文,即竹字 头。如寄人“篱”下、功亏一“篑”、揭“竿”而起。在中国文化 中,竹有“高风亮节”之义,如“青竹”比喻坚贞。因此,自古 以来,竹子成为文人墨客和画家描绘的对象。“竹、梅、菊、 兰”统称为“四君子”。“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苏 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英国不产竹子,甚至连bamboo也是从外来语借过来 的。因此,语言中就缺乏这方面的本族词汇。这样一来,所 以,汉语中的“笋”就只能译成bamb~一shoot。但是,由于 英国气候中多雨,伦敦还叫雾都,因此,英国mushroom (蘑菇)可得到迅速的生长,所以,英国人就爱用“like mUShrooms”、“sprin uP like mushroms"‘to m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