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英语系学生阅读过程受到多因素的作用,其中词汇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由于词汇量不足,对词义的理解出现偏差,难以确定英语词汇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猜词策略难以奏效等因素,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难以突破。 由于自身条件和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我国非英语系学生之所以不能快速、准确地对所读英语材料进行理解,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生词存在,另一方面是由于对词汇理解出现偏差所致。 一、词汇量不足 就我国非英语系的大学生来说,词汇量不足是他们阅读英语文章时面对的最大障碍。根据评议学家Alderson(1984)的探讨,如果外语学习者想较快地提高阅读技能,其外语语言能力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高于一定的“下限”threshold leve1)。探讨表明,外语学习者如拥有5 000词汇量,则阅读准确率可过56 ;词汇量6 400,阅读准确率达63 ,词汇量9 000,则阅读准确率达7O 。他还发现,5 000词汇是一个转折点,是阅读所需词汇量的下限,低于此下限的阅读者会因 词汇量太少而使阅读受到极大的限制。那么,我国非英语系学生掌握词汇的情况又如何呢?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四级4 200个单词,六级5 500个单词。可见,大纲对词汇量所作的规定已明显偏低,而且,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词汇量远未达到这一要求。马广惠曾对我国非英语系理工大学生的词汇水平做过调查,结果表明有半数的学生没有达到大纲要求。学生的领会词汇水平与大纲要求仍有1 000个词的差距;重点大学的学生有700个词的差距,而非重点院校学生的差距则达到1400个词。没有充分的词汇知识,就不可能有效地应用各种阅读技巧,也就不能达到较高的阅读理解水平。 二、对词义的理解出现偏差 1.多义词 在英语中,一词多义是极普遍的现象,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含义截然不同,只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或词义场来确定,极易引起误解。非英语系的学生通常是在了解某个单词的某个义项之后,不管在怎样的语境中遇到这个单词,都会用这个意思来解释。例如,他们会把“ since”理解成“自从”,尽管有时候它的意思应该是“因为”;把“abstract”理解成“抽象的”而不是“摘要”;把“state”理解成“国家”而不是“状态”,把“wisdom”理解成“智慧”而不是“看法、意见”。结果当然也就可想而知。 2.同义词 同义词尽管在意义上相近,但在文体和感情色彩上还有一定的差别,有些同义词虽然在词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英语毕业论文,但各自还有不同的含义,在某些场合不能相互替换。如happy,cheer—ful,merry和jelly这几个都是表示 陕乐、高兴” 的同义词,但它们在意义上是各有侧重的。又如,同样表示“死”,但是在语体上die是中性词,passaway是较正式的委婉语,而to kick the bucket却是语,用于非正式场合且带有贬义。如果学生只知其不知其二,理解就容易出错。 3.形近词 对非英语系的学生来说,形近词是最容易混淆的了。英语中形近词为数众多,有些词不但词形接近,发音也很相似,如/intelligent/intelli—gible,adopt/adapt,industrious/trial/industrial,nature/nurture. economic/economical, acute/cute, cancel/conceal, price/prize, psychiatrist/psychologist,induce/reduce/deduce等等。如果学生对这些词的记忆不够明确、清晰的话,在阅读过程中碰到这些词时就容易张冠李戴,或者把他们的iN 义等同起来,从而导致误解。 4.具有迷惑性词义的词 英语中有很多合成词,通过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还有很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复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意思相当于这些词根的意思和总和,如washwoman—w ash/ wom an,fingernail— finger/ nail,clothes— line— clothes/ line,motel=::motor/ hote1.但是还有部分单词,看起来似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本身有意义的词素(morpheme)组成,给学生似曾相 识的感觉,极易引起误解。例如,“outline”看起来好像是由“out/ line”而构成,于是易被理解成“out of the line”;“infallible”似乎是“in/ fall/ i—bie”组成的,因而被解释为“something that can—not fall”;而“shortcomings”会被看作是“short/comings”凶而意为“short visits”;“discourse”则被视为“without direction”之意。只要查阅一下词典,就会知道这些理解离其本义有多远。 5.习语 习语作为一种固定搭配,其意义不能仅从构成它们的词的表面意义上去推测。正如“to raincats and dogs”不是“下猫和狗”,“cut and dried” 不是“剪开然后晾干”,“service station”,“sit onthe fence”,“a shot in the dark”,“a made man”等习语不能逐字翻译成“服务站”、“坐在篱笆上”、“黑暗中的枪声”和“一个制作成的人”,英语论文题目,而分别是“加油站”、“观望”、“瞎猜”和“确定会成功的人”。除了以上几种情形之处,英语中还有许多同形异义词(homograph),如present(礼物)和pre—sent(出席),bow(鞠躬)和bow(弓);同音异义词(homophone),如often(经常)和orphan(孤jL), see(看见)和sea(大海);同形同音异义词(homonym),如spring(跳跃)和spring(泉水),还有在“You have to lie down(躺)”和在“Don’t lie(撒谎),tell the truth”中的动词“lie”。这几类词在意义上和用法上都有所不同,关于非英语系的学生来说区别起来有较大的难度。 三、难以确定英语词汇独特的文化内涵 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的英语词汇在汉语中根本找不到对等词;有的词虽然表面上与汉语词汇对应,但深层的文化内涵却不相同,在不同文化中分别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感受或体验。例如indivedualism 一词,相当于 汉语里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中国的文化中,“个人和利己主义”都是被否定的理论,是被鄙视、遭唾弃的对象。而在美国文化中,人们对individualist是肯定与赞成的。又如cowboy一词,其英文释义为“骑马放牧牛群的人”,《英华大词典》译成“牧童,骑马牧童”,与汉语的“牧童”相 对应。有些人受到西部影片中“牛仔”形象的作用,以为“cowboy”就是穿牛仔服、戴着牛仔帽、骑着马到处拼杀的样子,却不知在美国人心目中“牛仔”的真正文化形象:独来独往、无拘无柬、我行我素。所以,关于“He runs a business like a cowboy”.(他像牛仔一样管理公司)这句话只有 在了解了的上述文化涵义之后才会明白它的真义:他办公司不诚实,缺乏经验和技术,工作也大大咧咧。英语作为最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国际通用语,其词汇素有“世界性词汇”之称,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几乎无处不在,而且,词语的文化涵义往往随着文化、时间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如此种种,都在客观上对学生的理解活动造成困难,妨碍正确的理解。 四、猜词策略难以奏效 猜词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在有些情况下确实能够补救词汇量不足的缺陷。但关于我国非英语系的学生来说,猜词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他们理解所读材料呢? 例如:This nurturing bi—havior,this fending for females instead of leaving them to fend for themselves,may take many dif—ferent forms.如果学生不知道“nurture”这个词的含义的话,那么该句的上下文确实是提供了一个线索的:“fend for”就是它的同义表达。但是,如果学生同样不知道“fend for”的含义,那么这个线索的存在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