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论文/《句法象似性的主要准则及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论文资料库:《句法象似性的主要准则及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Abstract: Sentence structure teaching provides new outlook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and has the importance to guiding the reality.

Keywords: sentence structure similarity; English teaching; grammar

[摘要] 句法的象似性对英语作为外语的语法教学提供了英语论文/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句法象似性; 英语教学; 语法

一、象似性与任意说的历史争鸣及探讨概况
就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还是像似的而言,哲学和语言学界大致分为两派:以亚里士多德和索绪尔为代表的唯名论即“亚-索模式”(Aristotle-Saussure’s Model)和以柏拉图、洪堡特和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唯实论即“柏--—洪--—维模式”(Plato-Humboldt-Wittgenistein Model)。前者认为语言与现实、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根本关系,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而后者认为,各种事物的命名都有一定的理据(motivation)。两派之间的论战从古希腊时期到十九世纪末,一直旗鼓相当。早在1836年,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就对语言作过如此描述:语言结构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相似,语言通过其结构激发人的最高级、最合乎人性的力量投入活动,从而帮助了深入认识自然界的形式特征(姚小平译1997:72)。洪堡特这里所说的语言结构与自然结构相似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句法象似性”。皮尔斯(C.S.Peirce)提出了符号三分法,即象似符、标记符、代码符,从符号学的角度肯定了洪堡特的语言象似观。他认为(1940版):每种语言的句法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具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从此,符号的理据性受到了重视著名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早期也持类似观点,他(1922)提出了“语言图像说”,认为语言与事实共有一种结构即句法与现实具有同构性(isomorphism)。到二十世纪初,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问世打破了象似性与任意说相持的格局,任意说成为现代语言学的支配性理论。
随着语言学家、哲学家对语言各个层次更加细致的观察探讨,人们发现语言在语音、词汇、句子结构,甚至在语篇层次上其所传达的意义都与人类认知系统的概念结构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有很多理据可寻。尤其1960年以后,Jacobson (1965), Bolinger(1977), John Haiman (1980, 1983,1985), Lakoff (1987,1999),Langacker (1987, 1991), Givón (1989, 1990, 1994), Simone(1994)等都对语言的象似性做出了肯定性的论述。美国认知功能语言学家海曼(John Haiman)把语言象似性的探讨从语音和词的形态扩展到了句法这个更高的层面,他认为“结构相似,意义相近”;句子的表层形式是语义的象似图式。语言结构常常与我们思维的非语言图式相似。语言就像图式(1985)。Givón(1994:48,61,68)也持类似观点。国内最早对任意说提出质疑的有许国璋(1988),沈家煊(1993)、胡壮麟(1996)、王寅(1999:335)、赵艳芳(2017:155)、束定芳(2017:53,125)、王德春(2017)等人都对任意说表示了怀疑。
语言象似性的另一佐证在手势语方面.近年来对各国手势语的历时探讨发现,手势语最初都有很强的象似性,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条件的变迁,以及经济性准则(principle of economy)的共同影响,手势语的形象性变弱,有的渐渐丧失理据。比如美国手势语(ASL)与英语语言之间的语法结构有惊人的相似之处(Carroll 1999:34),这为语言的理据性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汉语中的象形、形声和会意字等也具有典型的理据特点。
我们认为:(1)象似性理论成为认知语言学发展方向之一,是其价值回归的反映,是人类对语言、心理、认知等领域了解加深的必然结果;(2)语言在本质上是理性的,有理据的。据调查,真正完全任意的英语词汇只有9%(Houserholder,1946,转引自杜文礼,1996)。因此,语言符号虽具有一定任意性,但任意观成为语言学‘头等重要的’准则有失客观。(3)语言的线性表现形式决定了语言不可能像绘画一样与现实完全像似,任意性的存在说明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的高度发展.象似性是个程度问题,应客观看待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概念结构和句法结构的互动发展
正如前文所述,概念结构( conceptual structure)和句法结构(formal structure)之间存在映射联系。杜文礼(1996)是这样描画这种联系的:其中,A, B间的实线表示二者的距离是语言形式的,x, y间的实线表示二者的距离是认知的。A和x、B和y互为映射联系(mapping)。上述联系图是对概念结构(CS)和形式结构(FS)之间联系的静态、共时横切面的描述。
笔者(Figure 2)拟从历时的、发展的角度对二者联系加以略论。概念结构和形式结构互相作用。从纵切面来看,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动态的平衡。最初的概念结构CS1不够清晰,是模糊的,映射为FS1,而FS1又会反过来作用CS1,使之更加精确、明晰,进而形成CS2;CS2在语言上的表现、映射为FS2,FS2还会进一步对CS2施加反影响,使之在清晰度和周密性上更进一步,如此无限循环。如Figure 2所示, CS/FS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彼此的发展路径均为曲折上升,每一次都能达到更完美的层次。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一个没有终结的过程。但现实中概念结构的载体--—人类个体,由于生命长度及视野的局限,概念与形式结构两者往往达不到最理想形式,因此人类文化知识的代际相承显得极为重要。n是理想化的最完美成果,而人类文明不终结,这个最完美成果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图中五列横排的CS与FS之间的虚线双箭头表示二者的互相映照。FS1-FS2-FS3-CS-CSn和CS1-CS2-CS3-CS-CSn分别表示概念和形式结构各自相对独立的发展路径。
Figure2是对Figure1的补充,两个模式一起构成对概念与形式之间映射联系的静态与动态、共时与历时的全面呈现,更完善地展现了概念结构与形式结构互为映射的本质。Figure2提示了两者发展的真相--—即与人的谁知发展密切关联。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再进行详细阐述。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