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毕业论文资料库:《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意识》
一、 引言 旅游是人们离开其常住环境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联系的总和。随着我国国门的开放、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旅游中的跨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异同,不少旅游专业学生由于缺乏文化异同意识,语用能力欠缺,作用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在传统的口语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三要素强调得多,对语用能力重视不足,对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力度不够,认为学习者一旦通过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掌握了英语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够有效自如地表达思想、进行交际。这实际上是教与学层面上都存在的误区。文化异同在不同文化背景之间普遍存在。 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种,汉文化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虽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可二者的异同远远大于它们之间的相同或相似。文化异同又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式、内部系统和语用条件异同。从跨文化角度来看,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需要对中西方异同有较深入的了解。具备较强的跨文化语用意识才能避免因文化异同而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文化异同与跨文化语用失误 学习外语难免犯错误。一般来说,错误分为语法失误和语用失误。语法失误是说话人使用语言时没能遵循语法规则,而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未能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而出现的差错。这类失误不是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等方面的问题,而主要归因于说话方式不妥,或者说得不合时宜。 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 1983)在《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指出,在外语学习中由于文化的异同会造成语用失误,包括:(1)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2)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指由于不了解或忽视会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异同而引起的语用失误,牵涉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人际联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等。交际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是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文化观念与文化习俗的异同,对跨文化语言交际行为有很大的作用。不少外语学习者由于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了解和敏感性,在与西方人打交道中往往会套用本族语文化的交际模式,从而引起交际误解或使交际双方陷入尴尬境地。如在中国文化里,朋友或熟人在路上相遇时总是会说些诸如“你吃饭了吗?”“你打算去哪儿?”“最近在忙什么?”等寒暄的话语。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吃饭时间这样问西方人:“Have you had your meal?”他通常会误认为你有意邀请他一起进餐;以“Where are you going?”作为相见时的招呼语,有多管闲事之嫌;汉文化里见面时说的客套话“What are you busy with?”在西方人看来也不是礼貌用语,似乎有打探他人隐私的意思。 笔者曾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有关一名美国青年放弃国内丰厚的工作待遇只身前往中国义务教学的感人报道。然而,面对亿万名电视观众进行的节目采访,中方节目主持人的一连串问题让美国青年欲言又止,面露难色,场面尴尬不已,采访几乎无法按原计划进行。采访的问题包括:Why do you come to work in China? (你为什么来中国工作?)Are your parents very rich? (你父母很富裕吗?)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家中几口人?)How much were you paid for your last job in U.S.?(在美国你的上一份工作薪水有多少?)How much do you earn here each month? (在这你的月收入如何?)Are you married? (结婚了吗?)Do you have a girlfriend? (有女朋友吗?)Do you want to find a girlfriend in China?(想在中国找女朋友吗?) 显然,主持人连珠似的发问大都涉及到个人隐私,即便是一般的中国人若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也无法接受此举,更何况是极度崇尚个人权利、个人隐私的美国人?要面对镜头将个人隐私昭告天下,这位美国青年人的心理感受可想而知。其实,以上提到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主持人与美国青年所进行的对话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关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些句型在我们的教科书里随处可见,也是学生日常口语练习的材料,更是课堂上反反复复操练的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采访中所使用的一些单词、句型是完全遵循语法规则的,无任何语言错误。然而,它们都是一些不合适、不得体的英语。西方人视年龄、收入、婚姻、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为个人隐私,不喜欢与人谈论或被问及。如果有谁在生活中与西方人如此对话,势必被认为是缺乏礼貌,是对个人隐私的粗暴侵犯。 三、英语口语教学与跨文化语用意识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人们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多,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导致出现此类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尤其是缺乏对中西文化异同缺乏洞察力和领悟力。旅游院校英语教育的目标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口语教学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增强学生跨文化语用意识的重要载体。学好外语的最佳途径是让外语学习者置身于浓厚的目的语文化的氛围中,并同本族语使用者直接接触(胡文仲,1998)。 然而,客观事实是,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不可能都能获得机会去目的语国家亲身感受异国文化,他们主要在本族文化氛围里学习外语,本族文化根深蒂固。这就导致我们在交际中容易犯文化语用错误,凭主观臆断或想象随便套用本族文化,从而作用交际的顺利进行。 笔者认为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意识: (一) 正确看待教材在口语教学中的影响 在开设有英语系的院校中,绝大部分的院校都常年聘请外籍教师。针对口语教材的使用,多年来都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主要以外教为代表,他们对校方指定的口语教材持否定态度,认为教材的处理权应完全由任课教师自行掌握。结果是,教授口语课程的外教大都不使用任何固定教材,上课的讲义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喜好自编而成的。第二种意见则认为,口语课应该使用固定教材,方便教师备课、学生预习,也便于检测教学效果。 在两种意见指导下的口语教学实践各有利弊。不使用固定的教材,外籍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给学生补充丰富的背景知识,但也可能会出现信口开河的局面,导致课堂教学内容闲散,缺乏严谨,语言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而使用某一类固定教材,可以使学生得到系统完整有效的语言训练,但当前大部分高校选用的口语教材过于偏重“固化”的机械性操练,过多强调语言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忽略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异同的作用因素,造成了在实际的交际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足。外语学习是语言技能和文化技能双重能力的学习,只有将这两种技能完整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文化异同而引起的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 教材不是外语教学的全部,只是语言知识输入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是外籍教师或中方教师,在口语教材的使用上都应考虑到语言知识、运用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要明确语言技能和文化技能同重的深远意义,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潜移默化的效果。采取固定教材与补充资料,英语论文,英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