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系学生化学基础扎实,但有关材料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而且学时数有限,英语论文题目,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加以考虑和斟酌。材料化学导论的内容不同书侧重点不同,但总的来看,主要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表征、性质及运用。我系《材料化学导论》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27 学时,详细讲述这些内容时间上是不允许的,因此,这门课程定位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知识体系构成,与化学相关的材料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前沿,以开拓学生视野;此外,作为双语课,使学生熟悉或掌握与材料化学相关的一些专业英语知识,为其后续有关材料的探讨与开发、选择和使用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此思想指导下,我们将课程内容在涵盖材料化学各主要方面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删减并有所侧重。如在材料的结构特别是晶体结构方面,考虑到化学系学生在无机化学特别是结构化学中有深入的学习,因此在本课程中一带而过。但对材料中典型的如钙钛矿结构、萤石结构以及一些典型过渡型结构如碳、硅化合物的层状、链状结构等要进行介绍,重点介绍缺陷的种类、结构以及对材料性质方面的重要影响及影响机理。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是材料化学导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本课程中对其进行分类介绍,并着重讲述比较先进的制备措施如水热法、模版法等,以及一些典型材料如纳米材料、多孔材料等的制备加工措施。在材料性质及运用方面,关系结构及制备知识选取了一些典型的金属、无机非金属及高分子的功能材料的介绍。一方面使学生开拓视野,另一方面建立结构、性质、制备与运用之间的紧密关系。在材料的表征方面,鉴于化学系学生在组成略论测试技术方面基础扎实,本课程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着重介绍一些常用的材料结构、形貌方面的表征技术,为他们日后从事有关材料方面的探讨奠定必要的基
二、合理利用双语,编写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材料化学导论》双语课程的开设最基本的必要的条件是课件的制作,按照我校双语课的要求,课件需全英语,因此在优化内容的基础上首先制作了全英语课件。并在编写课件时,对一些难理解、抽象的内容尽可能的配合动画演示,这样一方面加深同学对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严肃的内容学习中给予学生视觉上的享受,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关于全英语课件,英语论文题目,学生听课存在困难。作为三年级学生,材料方面的专业英语词汇关于他们来说,大部分属于第一次接触,因此我们在后来的课件修改中,关键地方都使用了英汉双语,普遍反映较好。因此,在双语课件中如何因课而异的合理利用双语直接作用着双语教学效果。
三、合理选择双语教学模式,使之适合本课程的教学
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大致有三种模式,即半外型、混合型和全外型[3]。半外型采用中英文两种教材,讲授以中英文两种讲解形式并行;混合型采用外文教材,授课采用外文与中文交叉讲解来进行;全外型所用教材为原版外文教材,课堂讲授所使用语言全部为外语[4]。本课程是针对材料基础薄弱的化学系学生所开的选修课,很多内容对他们来说都是第一次学习,学生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此外,教师也是第一次开设双语课,显然,全外型的教学模式不适合本课程的教学。因此,本课程采取类似半外型的教学模式,即讲解采用中英文两种讲解形式,不设固定教材,但一般给学生推荐一本英文教材和一本汉语教材。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四、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动画、录像和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关于较抽象的结构、原理知识,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配合动画来讲解。但关于材料的运用,如果仅用语言来描述,学生始终停留在关于语言的认知上,因此,在尽可能收集各种材料的工业加工与运用录像的基础上,在课堂相关内容的讲解中适当地插放这些教学录像,学生看完后对这些材料的性质特别是加工运用不再是讲课中笼统的一句话而是有了真切的感受;再如讲解高分子材料时,放了一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加工的教学片,学生非常感兴趣,因为在有机化学学习中对高分子的合成原理已经掌握,但对工业中实际的合成与加工过程却没有任何认识,因此通过教学片,同学们觉得受益匪浅。2.通过课堂小报告,促进了学生对教学的积极参与,并锻炼了学生口头和学术报告的英语语言交流能力。因此,为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以及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本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材料领域。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利用图书馆网络数据库查阅有关英语文献,通过阅读文献了解该领域的前沿知识,并做十分钟的英文 ppt。由老师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讲解,每人十分钟至十五分钟,老师做听众并给予点评。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或继续深造奠定了基础。针对材料基础薄弱的化学系学生开设的《材料化学导论》双语课程,通过对内容选择、课件制作、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措施的不断的探究与改进,一套基本适应我系学生学习的《材料化学导论》双语课程教学体系已初步形成,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双语课程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教学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深入探究和探讨。本课程的各教学环节也应该根据不同授课对象、学生及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随时得到调整,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双语课流于形式,才能使学生真正从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