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的特点及开发[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


杰克逊认为,课程实施是显性过程与隐性过程的统一,与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固定的显性课程不同,学生在知识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中还受到教师、教材、教室、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等其他课程环境的作用,接受着一种具有自身特点和要求的隐性课程教学。隐性课程教学提供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副产品,如知识、情感、态度、价值、技能等。此后,隐性课程成为课程论探讨的重要内容。探讨者围绕隐性课程的认知基础、基本原理以及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展了广泛地探讨。综述相关探讨成果,隐性课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教学内容的渗透性、融合性和交叉性隐性课程作为显性课程教学之外的教学行动,处处体现出“课程扩张”的倾向。对课程范围的拓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的满足,英语论文,决定了隐性课程在内容选择中渗透、融合和交叉的创新性要求。在隐性课程体系开发中,学术内容与非学术内容、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课程认知与社会认知、课程环境与社会环境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结构等都能够作为隐性课程资源来开发。(二)教学效果的弥散性、隐蔽性和持久性隐性课程在时空上是一种广域的存在,与教育过程、教育环境相伴而生、相伴始终,以缄默的知识形态、潜移默化的教化方式传递课程知识相关的信息,以无意识的潜隐方式传授与交流与显性课程教学相关的知识、情感、态度、技能、措施等。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学生的课程认知、学习心理、学习效能都将产生持久的作用。(三)教学过程的目的性、可控性和不可控性在课程形态上,隐性课程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标地安排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施教的课程形式,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要素,形成了隐性课程教学组织的形式、内容和过程方面的规律性和可控因素。但在课程实施上,隐性课程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教学过程的实施不受显性课程教材的限制,没有对学生及其学习提出明确的规范性要求,教学组织中存在一些事先无法预知的课程要素和教学事件,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


二、隐性课程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价值


隐性课程建设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中枢。在课程要素上,隐性课程是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的结合体。其中,英语隐性课程的物质形态包括一切能够融入英语教育的教学设施、校园环境等物质因素。如英语教材、英语教学参考资料、语音室、多功能教室等。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包括教育理念、师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追求、思维形态、行为模式以及学术氛围、教师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和民主作风等精神文化因素。作为非教学主体内容的隐性课程,强调学生意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技能的培养,是通过传递隐性知识、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知识教育、思想教育、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课程形态。隐性课程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教育实践价值。(一)弥补显性课程的功能缺陷,促进英语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隐性课程既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于课堂之外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中。作为一种“习得”式教育,隐性课程弥补了显性课程的功能缺陷,为显性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形成了二者之间并列、交叉以及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的联系。近年来,开设选修课、第二课堂、英语角、英语电影欣赏等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打破了英语教材讲授的封闭式课程结构。但这些调整与变化并非彻底摆脱课程建设的钟摆运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仍然存在着情感态度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相互脱节和明显失衡的问题。语言学习的应试教育主宰制、语言习得的环境条件还不成熟,英语学习中的焦虑心理、抵触情绪的客观存在,仍然是制约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深层次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触角延伸到英语教学的课程环境中,整合和开发英语隐性课程资源,在丰富英语课程内涵与结构的基础上,加快高校显隐并存的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英语学习倾向显性课程主要靠单向的知识灌输和教材体系来实施教育,而隐性课程主要通过间接和潜隐的方式进行渗透教育、无意识教育。通过隐性课程建设,利用教师与学生、教材与课程、学校与社会等教学条件和教学要素创设教育情境,将大量的课程信息有秩序地弥散到各种教育环境当中,促成学生的无意识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矫正不良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习得是语言学习的本质,隐性课程的开展与实施能够引导语言学习者由被动接纳转变成自发摄取,消除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压力,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掌握语言知识。在这样的心理需求驱动和学习环境引导下,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中感知语言信息,在教学场域中体验语言学习的社会价值。高校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有利于全面革新英语教学措施,在“变说教为启发、灌输为渗透、压服为感化”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创新,提高大学生语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厌学”、“苦学”转变为“乐学”“、善学”。(三)培养非智力因素,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隐性课程涉及的校园环境、学术氛围以及校园文化是作用学生品质培养、意志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它感染与熏陶着语言学习者的价值观、人生观。浓厚的学风、严谨的班风、和谐的师生联系、合理科学的评价制度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进而转化为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促使他们去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探索英语学习的策略和技能,学会自主学习并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隐性课程注重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相互为用,能够在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优化大学生的素质能力结构和人格心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情感理性、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隐性课程开发的途径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