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是开展外语教学、反证学生学习情况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推动因素。教育评价不仅包括采用学期标准化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也包括以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1]。美国评价学家Scriven首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价概念[2]。随后,国内外不少学者研讨并强调了形成性评价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已有探讨表明,合理应用形成性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激发成就意识、强化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3-10]。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英语论文题目,形成性评价更能帮助教师了解学习者想法,是给予学习者直接帮助和促进学习者综合发展的有效手段[11]。国家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正式稿)[12],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应试教学倾向,提出对中国英语教学与评价近况的改革。我国教育界和语言测试界老一辈专家,如桂诗春、周燕、秦秀白等也对形成性评价持十分肯定的态度[13]。由此,也突现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地位。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和功能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过程中所作出的学习评价,为教师和学生双方有关学生学习过程和技能情况发展提供及时、重要的反馈信息,并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帮助教师改进课程教学的一种系统性评价机制[14]。基于Scriven的探讨理论,英语教学法 Harlen和James进一步比较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不同。终结性评价往往采用单一性的学期考试测评,不能贯穿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仅以一锤定音的考试成绩来鉴定学生水平,这样的测评手段显然只注重学习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忽略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表现[15]。终结性评价多局限于对事实性知识和低水平思维能力的考查[16],不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不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使课程和教学更合理化。而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能为教学提供广泛信息。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重视评价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师生互动,强调教师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功能。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仅采用终结性评价不能使学生在日常的口 语 课 堂 中 真 正 积 极 起 来。事 实上,学生的口语能力必须通过平时的积累才逐渐得以提升,因此学生 平时 的 课 堂 表 现 极 为 重 要。形成性评价恰恰要求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自我认识,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参与意识以及促进教师反思和调整教学行为。
二、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尽管我国学者和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形成性评价的探讨已呈上升趋势,但在研讨形成性评价在大学口语教学中的实施措施还比较滞后,只有少数探讨者从理论上阐述了英语口语课堂形成性评价的评估模式。如果教师能根据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探究出积极的形成性评价实施措施并配以有效的反馈、激励手段,学生学习口语兴趣和自信心就会提高,“不敢说、害怕说”的被动局面会有所改变,进而提高口语应用能力。笔者从理论出发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形成性评价实施措施:(一)课堂观察著名学者Angelo和Cross曾郑重指出,教师本身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最亲密的观察员”,因为学习活动发生在教室里,这使得教师有机会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者和改进者[19]。课堂观察是形成性评价的基础和根本路径。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获得足够的真实信息,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教师进行持续的观察,对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行为的变化和发展有更好的理解,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情况进而做出适当的教学调整。大学英语口语课上的课堂观察应是分散、动态的,主要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使用目的语(即英语)过程中的表现、兴趣、态度、情感、学习策略等。教师通过设计和开展一系列交际活动,例如,英文小组讨论、辩论、演示等。这些融入交际功能的口语活动,不仅让学生应用目的语的能力得以锻炼,同时也帮助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找出学生的强项和弱点,并给予有效反馈。形成性课堂观察及评价的操作步骤可概括为以下4点:(1)首先说明课堂观察的评价目标和模式为了使学生重视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课堂观察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模式。教师可事先将各种学习活动评估表向学生公布,并说明依据各类评估表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评价结果归入个人学习档案,成为期末总评成绩的重要依据。如笔者在开学第一周的英语口语课上就向学生详细说明口语课堂观察的评价标准,并将相关评估表(表1、表2仅为示例图)发给每一位学生。实践表明,学生在学期一开始就了解测评目的、标准及规则,知道教师如何测评他们的能力、行为和表现,也知道如何获得更好的评价等级,他们就能更好地完成口语课中的学习任务,课堂上的表现更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也大为提高。(2)给予学生制定课堂观察评价标准的权力并开展学生自评活动根据Tobin和Ulerick的观点,形成性评价应是反映学生心智的“窗口”而不是用于裁决学生成绩的“法官”,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应共同享有评价权利[20]。笔者在所授口语课进行到期中时,予以学生参与权一同调整开学初公布的课堂测评标准。不少学生反映,当他们亲自参与建立评价标准时,才更深入理解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和内容,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行为表现较之前更为积极。此外,要定期开展学生的自评活动,即让学生依据评价标准细则对自身在课堂表现的各个方面进行自我诊断。自评要求学生对自我表现进行不断的检查和调整,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评价习惯。例如学生在口语课上进行英文演示活动(presentation)后,教师发给学生自评表,学生对刚刚完成的任务进行回顾和自我反思,完成自评表上的问题:是否恰当应用肢体语言;英语应用能力、语言层次、声音力度如何;演示文稿的观点、内容和结构是否恰当等。然后教师将学生同类项目的自评内容归入其个人档案,学生就能进行纵向对比,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在该类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做出调整和改进,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3)推行多方位、针对性的教师评价在进行课堂观察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当囊括多方信息。不仅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给予综合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细节发展,进行分类点评。为了使评价语言更具有指导性,笔者在设计口语课堂观察评估表时,针对不同评价项目刻意留出足够空间来详细记录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策略或任何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表现,结合教师当时的体会做出评价和下一步指导。除了体现在评估表上的书面评语,教师也可在学生进行口语活动时给予口头评语,让学生及时获得信息,做出调整从而顺利地进行下个学习活动。必须说明的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影响不在于给予学生相应的分数,而在于其指导意义,即指导学生如何调整和改进。(4)倡导学生同伴之间的协作互评学生在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既是被观察者又是观察者。协作互评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评价标准,互相观察同伴学习过程以及对同伴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学生评价同伴的过程其实就是借鉴同伴经验并促进自己学习的过程。倾听同龄人发言,进行评价交流,借鉴他人经验,反思自身口语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促使自我调整和改进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多种互评方式来取得评价的公正性,如一对一的同伴评价、小组成员的相互评价及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等。在小组协作互评时,教师不是主导者,应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开展互评,确保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评价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互评活动的情况,学生在回顾中总结经验,并对下一次活动有更明确的认识。(二)对话日志对话日志是由教育学家Genesee和Upshur提出的理念,实则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一对一的周期性书面交流记录[21]。在对话日志里,英语论文,学生可描述自身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描述在执行学习任务过程中的体会和发现,也可描述对下个阶段学习设定的目标和计划。由于笔者所授课程的目标语言是英语,所以要求学生必须用英语完成对话日志,并每隔两周更新日志内容。但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向学生说明不对语法、词汇或描述内容评分;相反,对话日志重点放在与学生分享信息以及鼓励学生使用目的语与教师积极沟通的方式。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