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法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课程教学法在电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从技术上讲,关于“突发事件”中的工作变动,电大的八年有效学籍制度和分布各地的教学点应该能起到缓解的影响,关键是要有辍学后续的追踪、建议、信息提供方面的支持服务。辍学探讨中被排在第一位的“辍学诱因”--—工学矛盾,实际上是成人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当基于网络的学习技术以其灵活便捷的特征广受推崇时,它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以成人学习者为主体的广播电视大学应对工学矛盾的首选策略和重要手段。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基于网络的学习在电大的教学实践中仍遗憾地停留在形式意义上,其实际的运用效果进展较为缓慢。李莹等(2017)的辍学探讨调查显示,尽管已辍学者中许多人认为工作使其无法参加面授辅导而导致辍学,但他们当中只有23.1%的人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另一个重要的“辍学诱因”--—时间管理能力,反映出电大学习者群体元认知能力的相对薄弱,不具备应有的学习管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另外,在辍学调查中被受访者屡屡提及的学习基础薄弱与课程难度,实际上是一种互为因果的联动联系,折射的是电大课程设置与学习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英语论文,而错位导致的“高学习负荷”在“在线学习”(网上课堂)功能失效、“无序学习”(时间管理缺失)徒增烦恼的状态下依然存在着。辛普森(2017)在论述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支持服务时,将办学机构应提供的所有支持服务活动分为教学支持与非教学支持两类,前者指为学生在课程中提供有关认知、智能和知识等方面的支持;后者则指在情感和组织学习诸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据此对以上辍学归因的思考略论可以用表一简要地概括。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电大有足够的空间应对辍学现象,但须从整体角度考虑应对方法的实施。鉴于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本探讨将从课程教学入手,以学术支持的视角,对电大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进行审视和略论,探索电大课程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辅助手段及其对学习的辅助影响,并根据相关理论讨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及表现,为改善电大课程中的教学支持服务提供相关认知经验,以期有效地帮助降低学生的辍学率。

相关理论概述1.学生支持对远程教育中的“学生支持服务”与“在读维持率”拥有持续探讨兴趣的学者辛普森(2017)将开放学习模式比喻为学生/教材的“一种化学反应”,而把学生支持视为这种化学反应中“具有催化功能的反应”。这足以说明学生支持在远程开放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辛普森的“学生支持”分类及其具体内容见图1。本探讨借这一概念框架为电大课程教学在学生支持中的地位进行定位,以使远程开放教育中学生支持的系统性、专业性以及复杂性获得关注。另外,辛普森还提出了学术支持的“宏观过程”与“微观过程”,前者是指学习某专业全部课程的过程,而后者则指学习某门课程的过程。本探讨将利用这一概念来略论电大系统中任课教师的能动空间.

2.元认知与自主学习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运用与自主学习概念密切相关。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佛拉威尔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其核心是对个人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自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分为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元认知控制是应用自我监控机制确保任务能够完成--—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汪颖等,2017)。基于网络的学习对学习者有一定的要求,网络学习者需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一种能进行批判性思考、独立做出决定并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可以在不完全依赖教师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即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

网络自主学习过程既是在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的调控下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又是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地监控,学习元认知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会受到教师以及社会人文等因素的作用(钱玲等,2017),如图2所示。本探讨将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网络学习的必备条件,以及教师和人文环境会作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来解释电大学生的在线学习表现。

3.教师信念一般地说,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对有关教与学现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信念、学生发展信念、教学目的信念、教师角色信念、学科信念、学生学习信念、教学活动信念、教学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等方面。这些信念相互接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协调统一并具有个人意义的信念系统,作用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对优秀教师的判断不是取决于他的知识或措施,而是他对学生、自己、教学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梁婧玉,2017)。探讨表明,教师是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特征、课堂表现和社会经济背景等各种因素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望,这种期望形成后又通过各种形式(如分组、强化、提问等)作用被期望的学生,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期望,最后又表现在学生的行动中,反过来作用教师的期望,因此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信念或期望(俞国良等,2017)。本探讨将使用这一理论略论和归纳教学实践中映射的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学行为的潜在作用。探讨设计本探讨以2017年3-6月上海电大A分校2017春英语系本科层次“变化中的英语”课程为个案,通过呈现探讨者收集到的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数据--—面授课堂观察记录、形成性考核记录、网上教学记录、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对电大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进行审视和略论。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