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英语教学采用的是“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措施,它让英语课堂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教师在课堂上成为绝对英语论文/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们听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老师们讲得也是口干舌躁,欲说还休。在这样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得累,老师们讲得也辛苦,而大多数学生唯一的收获就是通过几年的英语学习记住了几个单词和语法,而在实际使用语言的时候却是听不懂,说不出口。这种局面让所有的老师都困惑不解:我认真的讲授怎么没有收到应得的效果?而学生们更是一脸的无辜:我想学为什么总是学不好? 同样现在学生的英语学习近况也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一部分学生甚至对英语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许多学生承认正是英语成为自己进入高一级院校的障碍,学生这种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为老师的教学效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又为老师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教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传统的教学措施尤如一潭死水,教师总是在课堂上试图灌输给学生大量的语法规则,而对听说训练却进行得很少,其结果只能让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我们都知道:游泳是游出来的,钢琴是弹出来的,同样英语也是说出来的。所以以前的那种“读单词--—讲课文--—做练习”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英语人才的要求。 教育部在《对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防止和纠正以教授语言和语法等语言知识为主的做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这段话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让大家明白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身边同行的观摩学习,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探究,笔者尝试着在自己的英语课堂上进行了如下创新。 一、课前十分钟的英语活动 在英语课堂上营造一个学英语的环境和气氛非常重要。一上课就直入主题的授课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压抑和紧张的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是不利于语言学习的,故后来笔者在英语课堂上尝试着进行一些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放松心情的英语活动,如“English broadcast”“My story”“Ariddle”等让学生们在参与中锻炼自己的口语和听力,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致,为老师下一步的教学作好准备和铺垫。由于这些活动都是学生课前准备的,需要老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总结。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在活动中有时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展现一些鲜为人知的场景,这就要求老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应变的机智,需要在课余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否则老师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在讲授课文时注意导入 导入就是以老师为主导,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主题句以活动、问话的形式通过Warm-upactivity展示给同学们,为正式的课文学习作准备。例如:在“Christmas”这一课中,笔者结合课文的插图(圣诞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at holiday does it often appear to celebrate?What holiday does is of ten appear?”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略论、判断能力。当学生给出了“ChristmasDay”这个答案时,笔者又引出一个问句:“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How do you celebrate it?”当学生饶有兴致地列举出各地春节的庆祝仪式后,笔者又话锋一转把学生引入正题:”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Europecountries?Do you know what the y usually do to celebrate it?”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扫除了文中的一些语言障碍,又为课文的理解埋下了伏笔,同时学生还会为了验证自己的答案而对后面的课文学习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 三、选择性精讲在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课文教学见什么讲什么,所以老师永远说课时不够用,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导致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想,试想一个老师如果什么东西都教得很细,什么内容都教得很正确,那么学生就没有思维,成为了一个被动学习的机器,永远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因此,笔者在处理比较简单的课文时,不再通讲全文,而是采取让同学提问的方式,给学生一定时间浏览全文并提出问题,让其他同学讨论并解答,学生们就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和乐趣,如果全班同学都不知所答,老师在这个时候给学生讲解疑难,学生们很容易接受而且印象深刻。常言道“Noproblem,No thinking.”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找出问题,学生们才具备了基本的自学能力,它是我们当今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的基础,而这种能力的掌握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教育的最佳诠释是“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课堂上进行选择性精讲时笔者特别注意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英语论文题目,学生一看就会、一点就通的知识尽量少讲,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会体会和总结。例如:刚学完it作形式主语的句子:it’s important for them to study English well.在课文中又看到了这样的句子:It’s impossible that they finish the work within two days.笔者不急于讲解,而是把解决问题的权利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猜测、判断、略论、总结中弄清楚这个句子的结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要学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学习技巧完成自己终身学习的目标。 四、通过听说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完一篇课文后,老师可设计出一些问题或者“Trueorfalse”让学生回答,以此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学完“Coumputer”这篇课文后,问学生:“Do you think computer can take the place of human being in the future?What’s the writer’s opinion about it?”这不仅考察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可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可组织学生略论主题句,归纳大意,英语论文题目,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并且表达出来。这些措施避免了传统评价体系的单一性,突出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