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反馈是师生互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以交际为目的的交际法语言教学中,教师的反馈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决定了学生的关注倾向,同时也作用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 交际法;反馈;评估;改正 1. 反馈的理论背景 反馈通常指为了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而对其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和表现情况发回信息(Ur 2017∶242)。反馈既可发生在教师--—学生之间( teacher feedback),也可以发生在学生--—学生之间(peer feedback)。本文中的反馈主要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反馈。 反馈包括评估和改正两个组成部分。在进行评估时,教师可以向学习者提供针对其任务完成情况好或者坏的评价。考试的成绩(A或B),课堂上对学生回答或者表现的评语如“好”、“不错”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评估。改正则是对学生表现的某一个方面或者中介语的语言片断所做出的更加具体的指导,这种指导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来实现:教师给予解释,教师提供不同或更好的选择,教师从其他学生中引导等等。 评估,尤其是否定性的评估,可能对学习者的面子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或者是在学习者心理上造成焦虑。所以关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习者来说,他们更喜欢教师在课下单独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估,而不是在其他同学面前。所以教师在进行评估的时候应讲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及对评估的接受能力加以考虑。在进行评估时,有的学者建议教师采取非评判性评估,也就是说,不直接说“好”或者是“不好”。但这样做似乎是不现实的,因为任何有意义的评估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评判。人们对反馈的一些片面认识还包括:改正可能会被理解为一种“惩罚”。反馈意味着或突出了师生间的“不平等”权利等。学习者应该对错误改正采取积极的态度,因为错误是语言习得过程中自然发生并且不可避免的。错误的出现恰恰是学习上出现进展的一种表现。所以没必要把错误以及教师的改正看成是一种坏的事情。 行为心理学探讨结果认为反馈的影响取决于反馈者的意图、反馈的方式和接受反馈者的认识(张雪梅,戴炜栋, 2017)。但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事实证明学习者认为具有信息性、而非出于监控目的的反馈,不仅增强其学习动机,而且提供信息、帮助他们以更大的独立性执行其它学习任务。故教师在反馈时应多考虑学习者因素,因为后者的认识直接作用学习的发生与质量。反馈的形式与数量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自我认识及学习成就感等都会产生作用,而这些又直接作用到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留意反馈的形式、方式和学习者的反映。 交际法是一个多元理论的联合体,它不是指一种特定的教学法,而是所有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交际法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随着交际法自身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已经形成了四种理论: 1)功能意念论( functional notionalism),重视在一定的语境中教授语言的形式和功能; 2)认知论(cognitivism),认为语言是规则制约的行为; 3)语言习得论(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4)人文主义论(humanism),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因素。(Jack C.& Theodore S., 2017)。 因为人文主义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交际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因素,所以教师在进行反馈时不应只考虑向学生提供交际能力或者语言知识方面的信息,还应注意反馈的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反馈的影响,实现交际法的意图。以学生为核心的交际法并不意味着教师影响的弱化。相反,在交际法语言教学中,教师的影响应该强化。虽然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而转变成了“组织者”,“商讨者”,或者“参与者”。 不是所有的错误都需要改正,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接受和传达有意义的信息。因此改正不应以不准确的用法为主,而应以作用上述目标实现的错误为主。交际法认为交际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其他教学法有时过于拘泥于对错误的纠正,例如,语法翻译法。这种教学法重在培养语言精确度,偏离了语言交际的目的。在交际法语言教学中,要达到交际的目的,教师的反馈起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教师的反馈决定了学习者的关注倾向。在课堂交际活动中,学习者会面临关注语言形式还是意义的选择。交际活动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较为熟练的掌握语言形式,这时候教师应强调语言的精确性。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时,如果教师的评估和改正集中在语言的精确性上,学习者就会意识到语言形式的重要性,进而更多的注意自己使用语言的规范。而在交际活动中,意义的交流要比语言形式更重要。所以教师在做反馈时,如果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语言的意义,那么这种交际活动就是成功的,因为这时候流利性以及意义的交流是交际活动的主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