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作为我国语言教学的一种手段早已有之,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的方式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言语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朗读教学不是帮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其实质是通过一系列的朗读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的语言学习的感知以及技巧,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思想、心灵的对话,智慧的碰撞。而朗读教学是希望学生以自我激励、自我学习的方式完成思想的提高、智慧的升华以及语言能力的增长。朗读教学最早运用于我国语文学习中,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逐渐成为我国整个教育系统中除语文以外的最重要的语言类教学对象,因此朗读教学现应运用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1999年9月,上海就在小学一年级开始将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语言学家及教育专家都认为朗读教学是提高我国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增强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尤其关于儿童来说,学习英语的动机及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而传统的语言教学措施常常使儿童感觉语言学习枯燥无味,兴趣逐渐丢失,动机也变成了应付考试。因此利用朗读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方式的灵活性以及理念的趣味性,可以帮助儿童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儿童正确的学习动机。
1.1 小学英语朗读教学近况略论
在对小学英语朗读教学运用情况进行研讨的时候,需要了解当前小学生中开展朗读教学的情况。笔者从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的一年多时间里,就小学阶段英语朗读教学情况,做了实地的调查,整理了其中的来自黄浦区的六所普通小学(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曹光彪小学、蓬莱路第二小学、北京东路小学、徽宁路第三小学以及上海实验小学)的三、四年级两个年段的80节英语课的课堂记录。并从教师实施朗读教学的指导状况以及学生参与课堂朗读活动的表现等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数据略论和情况调查。
1.1.1 教师实施朗读教学的概况
根据上述数据,笔者略论如下:
(1)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活动开展不充分从表1—1看,在笔者所听80节课中,尽管有朗读活动的节数比无朗读活动的节数多,但就累计朗读时间来看,朗读用时340分,而总用时3200分,这表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朗读活动大大不受重视,活动开展严重不足,整个课堂朗读气氛难以活跃。
(2)课堂朗读活动设计形式单调在从表1—2中反映,有限的课堂“朗读”活动中,30%以上采取齐读或学生自由读的形式。齐读与自由读的好处是受众学生多、朗读活动氛围热烈,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设计特别的朗读环节,这样学生朗读能力整体提高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的教师采取极端的“个别朗读”做法,将朗读机会几乎全部分配给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或者将分量重的角色只分配给高水平学生,这样同样不能起到整体提高的效果,大多数学生仍旧是“听客”。
(3)朗读活动设计不均衡从听课情况看,教师对单词设计的朗读活动较多,而其他类型的文章朗读活动设计较少,笔者认为这里存在这样一个原因:单词短小,且大多要求背诵,所以教师重视朗读。而关于小学生来说,短文的篇幅仍旧偏长,朗读难度大,这样会大大作用教师的授课进程,因此教师大大压缩了小学生朗读短文的时间和机会。同时,英语论文网站,笔者在略论了不同英文案例后,发现教师普遍没能从文章情景角度来指导朗读,学生也没能在朗读中体验到情景特色。
(4)朗读教学不注重朗读指导和朗读评价在所听80节课中,我们还发现不仅课堂朗读得不充分,教师对朗读的详细规范指导或评价也不多,仅占15%(见表1—3)。多数教师不从思想内容上来阐明朗读要求,更很少涉及语调、语速、轻重音等提示。许多老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却并未告知如何才能“有感情”;学生朗读之后,评价只是敷衍了事,也并不认真略论原因。
2、 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准则
朗读教学作为最古老的教学手段之一,如何使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有两个重要的要求:一是教师应指导有方,英语论文,二是活动应组织得法。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的时间,对小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就应在相关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英语朗读教学的准则。
2.1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准则
根据上海市小学生英语课程标准,小学生英语朗读教学要首先要把握学生学习主体性准则,避免死记硬背、接受性学习以及机械训练的不良作风,提高朗读教学的参与度、自主性以及交流合作程度。整个学生学习主体性准则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