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从传统阅读课堂的授课模式以及新课程发展的需要这两个方面阐述了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导入的探讨背景。并且从教师及学生两个角度阐明了探讨的目的和意义。最后简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1.1 探讨背景
1.1.1 传统阅读授课模式的弊端
科技的高度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工具,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国际沟通领域,因此,世界各国已经或正在重视和推广英语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成就显著,然而其教育近况与时代发展需求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教学内容来看,词汇以及语法占据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反复的词汇背诵以及语法练习被动地接受英语学习。从教学措施来看,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在课堂教学中仍旧占据主体位置。教师的教学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即跟读单词─听读课文─逐句讲解语言点─翻译课文句子─做练习核对答案。从教学目标来看,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是 Widdowson (1999: 3)在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一书中所提到的:学习语言应该有组织语法正确的句子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也应当有分辨怎样的句子适合怎样的语境的能力。Widdowson 同时指出,阅读不仅仅只是明白每个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同时也是明白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以及影响关于整个问题文本的意义。当读者阅读文本时,读者带着自己的猜测,通过不断的估计,验证、再猜测逐步真正了解文本的含义。(同上: 63)然而传统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往往只有掌握语言“用法”(usage)的能力,即如何拼写正确的单词,如何组织语法正确的句子,却不会将所学的语言应用到真实的语境中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关于英语文本阅读的理解便停留在了掌握“词汇”以及“语法知识”这两个“关键”点上。如此一来,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能够看懂文本的每一个单词、每一句句子,却仍然无法理解文本意思。
1.1.2 新课程发展的要求
为了改革英语教学重语法而忽略学生实际使用的状况,教育部于 2017 年 7月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生阅读的基本要求为“能根据阅读目的和文段的不同,调整阅读速度和阅读措施;能理解语言结构有一定难度或有一定新语言现象的文段;能分辨和理解文段、语篇中主要信息及观点的逻辑组织结构,了解各部分相互联系;能基本理解文段中的一般文化信息。”可见《课标》中阅读的目的显然不再是为了让学生将文本作为学习语法知识的范本,而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文本、获取信息。这一转变使得教师授课的内容、方式以及教师、学生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总体水平以及个体兴趣,利用各种方式或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关于英语文本阅读的兴趣,获取较大的信息量;帮助学生应用英语开展动态和静态交流。提高阅读效率,降低阅读的焦虑感。另一方面,教师也必须意识到第二语言阅读中所存在的文化异同问题,英语毕业论文,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一些文化知识,并且帮助其扫除因文化异同所带来的阅读困难。通过阅读使其能对不同文化有一定了解,并且能够形成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实现跨文化交际。
1.2 探讨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英语学习的阵地主要还是在课堂中,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 45分钟使学生从乐学、会学到学会、会用一直是英语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从高中的英语教材来看,其内容主要以文本材料的阅读为主题,其体裁多样,如: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内容也涉及方方面面,如:友情、运动、环保等。如何上好阅读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关于教师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因此,本文尝试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利用“导入”这一环节,使之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学习氛围。
第二章 有关“课堂导入”的文献综述
本章节对课堂导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已有的对于课堂导入的中外文献的理论探讨展开阐述,最后对课堂导入的不同形式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2.1“课堂导入”概念的界定
关于“课堂导入”的中文释义当前尚未有标准的定义。《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一书对导入下了如下定义:“从教学的意义上来理解,‘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课的导入是课堂上正式教学的启动,它指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教学组织行为。” (郭芬云2017: 9)《教学艺术论》一书认为“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李如密 2017: 78)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一书将导入视为:“已经上课,但还未正式开始进入新内容学习的这个时间段的教学阶段。”且明确指出,导入这一阶段的教学时间较短,仅为几分钟。(张耀新 2017: 97)《激情课堂教学环节与策略探讨》一书中提出了“五分钟效应”这一概念。“‘五分钟效应’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最初 5~10 分钟内调动学生的求职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其思维。”(许建苗 2017: 43)以上关于导入的定义,虽然表达方式有所不一,但都提到了“课堂导入”的几个共同的要素。从时间上来看:课堂导入一定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时,英语论文网站,且导入环节持续的时间不应过长;从实施者来看:课堂导入是由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安排的教学环节;从目的来看:课堂导入主要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尽快的进入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其学习热情,激发其思维。综上所述,课堂导入(lead-in)指的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在课堂开始的最初 5 分钟左右的时间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