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对不同文化形态异同的表现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2)[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如在一个八十岁老太太过生日时送给她一个“钟面带醒目黑字”的小钟,会体现送者的关爱与体贴。中国文化则不同,送人“梨”,“伞”会令人想到“分离”而使受者不高兴;而送人以钟,一定会由于让人联想到“送终”而遭人痛骂。中国人常把人的品质与植物关系起来,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借用白杨来象征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抗日战争的广大军民。松树冬夏常青,不畏严寒冰霜,象征人的坚强与不屈不挠,梅花斗冰霜傲风雪,象征女中豪杰,竹子比喻高风亮节,还有“红豆”寄“相思”,“柳”多姿,“兰”清高,“莲”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同样,西方人用红石竹表思念,橄榄枝喻和平,以百合比喻纯洁美丽的少女,以黄水仙象征欢乐、春天。文化附加义是组成文化的最小独立单位,它构成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质。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特质如中国的筷子、旗袍、长城,西方的刀叉、西服、麦当劳等;精神的文化特质如中国的风水、“礼”制,西方的亲吻、拥抱、弥撒等。每一文化特质都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特殊的意义,在不同的文化里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行为有着不同的作用。而这些深层次的文化意蕴只有通过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提示其社会文化附加义,通过词汇的指称意义与实体意义的关系才能达到跨文化交际时语言文化信息的传递效果。  

二、文化附加义对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括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邓昌炎,1989)。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思想、行为、习惯模式和不同的社会文化习俗。比如,世界上任何社会或群体,人们的行为(包括言语行为)都是由“礼貌”来制约。西方人“being polite”是指讲绅士风度,保持整洁的外表和彬彬有礼的举止。礼貌被看成是“一封四方通用的自荐书”。而汉语中的礼貌,涵盖的原则与西方人大相径庭。中国人的礼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中要礼貌周到,要讲“客气”上。此外,礼貌还用来制约人的行为。“礼”调节人们的主观欲求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二者之间能达到一种能够维持社会存在的均衡状态。因此,“礼”制贯穿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各个层次都有其决定性的作用,其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好比西方的宗教,它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潜意识(贾玉新,1997)。而“礼仪”则成了交际的原则,按孔子的话说,就是“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即安分守纪、谦虚、他人取向、男女授受不亲。

由于中国人非常注重礼貌,在受邀请吃饭或收受礼物时,会很习惯地说“不,我可能没时间”或“不,我不能收这礼”。在中国文化中“不”(No)具有隐性“please offer me again”的文化附加义;但对西方人来说,“No”是明显的拒绝邀请或收受的表示。因此,不少在外留学的中国学生会由于“礼貌”或饿肚子,或干渴一晚上,他们会认为外国人不够意思,不真诚。相反,由于中国人的礼貌,在饭桌上请别人吃东西时的左让右让的“强迫”式礼貌,使很多外国人感到尴尬,不可理喻。不同文化背景的,英语毕业论文英语论文题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