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建立并发展了图式理论。根据图式理论的观点,人脑中所贮存的知识都是由一个个单元组成的,这种单元就是图式。各个单元之间又相互关系,从而组成一个庞大的知识框架,其中不仅包括知识本身,英语毕业论文,还有对于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信息,人们依据图式来解释、推测、组织、吸收外界的信息。
一、丰富、激活图式
图式理论认为阅读的过程不是作者对读者的单向影响过程,而是作者的语言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相互影响的过程。可见学生头脑中的图式越丰富对理解文本越有帮助。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建构、巩固英语学习图式。传统的教学中,在课前学生关于课堂内容基本上是没有知情权的。由于每位学生头脑中的图式不一,有些图式较少或较模糊的学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课前先自我丰富和激活已有的相关图式,尽可能地在课前让每位学生能达到相近水平的图式。笔者尝试通过课前布置前置作业来达成这一目的。
1.丰富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知识是图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并不等于语音/词汇/语法,它还渗透着该民族的文化。
如《牛津小学英语》(以下案例均出自此教材)5A Unit 4 Halloween中涉及万圣节的文化背景知识。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课上与学生研讨文化异同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就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1)了解Halloween的来历和现在国外是怎么过这一节日的。(2)提到Halloween你会想到什么?教师在课堂中再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接着填补学生未知的图式。具体操作如下:
T:(点PPT出示图式思维图,见图1)提到Halloween你会想到什么?
Ss:(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说出)A pumpkin lantern, a mask, some flowers, some chocolate…
T:(了解学生的已知,及时补充学生的未知)At Halloween, the children will play games.(点PPT出示对于“Trick or treat”的漫画,见图2)
T:The kids will have costume parties.(点PPT出示化装舞会的照片,见图3)
G393Y801.jpg
G393Y802.jpg
G393Y803.jpg
较之“填鸭式”介绍文化背景知识,这样的方式既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拓宽了学习的渠道,弥补了课堂时间,突破学生已有知识的局限,又使得教学目标的达成更为高效,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激活语言知识
学生头脑中一些原本清晰的图式若不加以复习、启用的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模糊,教师要适时地激活它们。
如5B Unit 3 Hobbies一课中,学生在交流爱好“I like.”时需要使用动名词来表达。教师就可在课前布置搜集已学过的动名词,课上比一比谁的多。再通过自由交谈的方式将学生们各自准备的词汇汇集起来。课中有如此丰富的语言资源,学生们还会无话可说吗?
要注意的是,并非要让学生提前去学习所有新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激活和丰富与语篇相关的图式,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先进行主动探索。
二、填补、新建图式
根据图式理论,文本的理解需要两种信息处理模式相互影响,即“自上而下”模式和“自下而上”模式相辅相成。“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时由“形”到“音”到“义”的过程,对文本语言的词、句、篇章逐一解码;“自上而下”模式则要求读者从语义、语篇入手,先对文章的内容与含义作出推断与预测,再带着推断与预测阅读全文,从而理解文意,达到读者与作者的相互交流。
1.文眼切入,把握整体
初次接触文本时,学生当以“自上而下”的模式来整体把握文本。文章的标题或者插图都是作者精心设计出来的,通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文章的“眼”。为了从整体上理解语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利用文章标题或插图来进行提问、预测。但由谁来提问呢?传统的课堂都是由教师来发问,学生再依次根据问题来解读文本。此种方式实际上还是以教师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头脑中相应的图式仍无法被唤醒。笔者尝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看到插图或标题可以提出“5W”问题,即“Who?”“Where?”“When? What day(date)?”“What?”“How?”
如在5A Unit4 Halloween中利用插图(见图4)来引导学生提问。
G393Y804.jpg
学生可能会问:“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When is it?”“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有的学生还会根据图片提出其他细节问题:“What's on the table?”“What's the little boy's name?”教师选择主要问题板书(见图5)。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插图解决问题。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How do they get things for a Halloween party?”至此,黑板上形成主要板书(见图6)。最后再根据整体的脉络去理清各个分支(见图7)。
G393Y805.jpg
G393Y806.jpg
2.整体推进,局部感悟
关于小学生而言,有限的词汇知识是阅读的一大障碍,碰到生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图式理论来看,语言知识点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语篇这一大图式中的局部图式。教师应培养学生应用其所具备的图式推测词义、句义的能力。
如在5A Unit4 Halloween中有一个生词“change”。原文如下:
G393Y807.jpg
根据学生脑中对于日常生活中购物的图式,学生可以推测出“change”为“找零”。为了输出学生对这一单词的理解,并训练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笔者出了一道选择题:“猜猜看,英语论文范文,妈妈拿出多少钱给营业员?”
A. Seventy-eight yuan.
B. Eighty-seven yuan.
C. Ninety yuan.
学生要做对这道题需有以下几个图式:(1)知道change的意思;(2)在文中找出营业员说的所需付的金额“eighty-seven yuan”;(3)具备简单的数字计算能力。显然选出答案C的学生具备了这三种图式。
3.自主体验,形成策略
图式不仅指头脑中的知识,还包括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信息,比如学习的策略。常发现有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