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人名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石春让,《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庞冰,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


    中学英语教学中涉及人名教学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常被老师当成小问题而不作深入探索或干脆被忽略不讲。实际上人名问题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人名的基本用法、汉语翻译措施,以及与人名有关的文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中学生的文化知识有限,但也会对课文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外国人名充满好奇,有了解更多有关人名信息的渴望和需求。所以,教师用恰当的措施,把英语人名的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既有利于夯实学生英语语言文化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中学英语教材中常见的人名
    在我国,使用量最大的中学英语教材大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Go for it!)。在这套教材中,出现的英语人名大概有200个。
    中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英语人名主要以讲英语的国家的人名为主,如Alice,Bob,Cindy,Dale,Eric,Frank,Grace,Helen等。当然,为了介绍相关的知识,教材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并非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名,这些人名都已被“翻译”成英语,或者说是外国人名的英语表达形式,如Guo Peng就是从汉语人名翻译成的英语人名。
    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英语人名有不同的样态。有的是名,如Jack;有的是姓,英语毕业论文,如Smith;有的则以名姓共现的形式出现,如Paul Jackson。有的姓名是真实的,有的姓名则是虚构的,如Rowan Atkinson就是饰演电影《憨豆先生》(Mr. Bean)中男主人公的演员的真名实姓,而Bean则是一个虚构的名字。
    二、中学英语人名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人名英语发音和译名汉字发音不对应
    中学英语教学过程离不开教材、练习册、磁带和老师的课堂讲解。教材和练习册是书面语言形态,而磁带及老师的课堂讲解则呈现了语言的声音形态。而学生经常发现英语人名的英语发音和汉字发音不对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Go for it!)第1册第9单元中的人名Rick,课本标注的音标是[rik],但汉语译名是“里克”;再比如人名Edward,课本标注的音标是['edwd],但汉语译名是“爱德华”。如果按读音翻译的话,这两个姓名应该分别译为“瑞克”和“埃德沃德”。
    2.难以确定正确的译名
    我们发现,一些英语人名在磁带上的读音与教材上标注的音标也不一致。为了确定某个英语人名到底读什么音,我们就去查字典。但是常常产生尴尬的事情,因为国内的权威字典给出的答案非常杂乱,极不统一,即使查阅相关的权威字典,也得不到确切的答案。例如Aice这个人名在霍恩比原著、李北达编译的《牛津高阶双解字典》(1835)中的译名是“艾丽斯”;而在陆国强主审的《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E53)中给出的译名是“爱莉丝”;在陆谷逊主编的《英汉大词典》附录中有关人名翻译的“英汉译音译表”中Aice的三个音节//,/li/,/s可选取汉字是“阿”、“莉”、“斯”。还有这样的说明:“本表供音译人名、地名等专名时参考。 译名之已约定俗成者,可以从俗;因上下文联系可能出现歧义时,亦可作适当调整更换。”
    3.英语课堂教授的译名知识与学生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译名知识相冲突
    人类已进入网络时代,中学生可以轻松地从不同渠道获得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常常涉及英语人名。这样,学生在英语课堂获得的外国人名知识很有可能与从其他地方获得的译名知识相冲突,进而使他们对英语人名的基本知识产生疑惑。例如,英国历史上叫Charles的国王有两个,历史书上翻译为“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这两个人是英国内战期间的两个国王,一个被砍头,一个复辟了君主制,两人是英国由封建社会转型成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人物。有关英国历史的书上都缺少不了这两个名字。当前,英国王储也叫Charles,我们已按音译法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译名“查尔斯”。有的学生上网查询后,会产生困惑,并提出“尖锐”、令教师难以回答的问题——例如,他们问:如果查尔斯王子日后继位为王,按照国王名字的排列措施,排下来正好排在1660年复辟的Charles Ⅱ(查理二世)之后,应当为Charles Ⅲ,届时是称其为“查理三世”呢?还是称其为“查尔斯三世”?
    再比如,英语毕业论文,学生在历史课上学到“门罗主义”,就知道了“门罗主义”是美国第五位总统“门罗”(1817~1825年在任)提出的,他的英语名是James Monroe。译名“门罗”让霸权的“门罗主义”首倡者的严肃形象矗立在人们心中。但是,学生还从网络上查得了另一条与该名相关的信息——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的电影女演员,她的名字叫Marilyn Monroe(1926~1962年),汉语翻译为“玛丽莲·梦露”。她动人的表演风格和正值盛年的陨落,成为影迷心中永远的性感女神和流行文化的代表性人物。译名“梦露”让性感女神和流行文化的代表性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不言而喻,译名“梦露”和“门罗”是典型的一名两译,都因为符合各自语境,达到了很好的音译效果。但是,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对此疑惑不解,Monroe这个原名为什么可以译成两个译名。而且,Monroe这个原名按准确发音应译作“孟若”或“孟柔”。那么,学生在做翻译练习时,如果遇到Monroe这个人名时,是翻译成“门罗”,“梦露”,“孟若”,“孟柔”,还是其他?
    4.难以确定英语人名及汉语译名的规范写法
    中学生从英语课本上学到英语人名的原形及汉语译名的形态是一套表达体系,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Go for it!)第1册附录中有关第9单元中的人名Rowan Atkinson是这样标注的:罗恩·阿特金森。但是学生往往从语文课本或其他渠道见到英语人名的汉语译名,而这些译名却是另外一种样态,如他们会在语文课本上见到“欧·亨利”这个名字,而在阅读某出版社出版的《马丁·伊登》时,却发现该书作者是“O.亨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