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ould you like? Part A主题式的教学案例[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王教授更新时间:2017-04-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陈洁,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郑海英,宁波市江东区栎木小学。


    一、教学内容
    PEP《小学英语》第三册第五单元“What would you like?”A部分第二课时Let's talk & Group work。
    二、教材略论及教学目标
    学生已掌握部分“三会”食物类单词和两个句型“Do you like…?”“I like…”,也在三年级时接触过“What do you like?”。虽然该句型以“过客”身份出现,英语论文,但平时教师做活动时常常用到,所以较熟悉。此课学习也是为五年级深入该话题的“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单元学习作铺垫,体现了PEP教材注重用“滚雪球”的方式促成学生语言积累的创编思路。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Let's talk和Group work。Let's talk通过Mike一家晚餐前的对话,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英语毕业论文,引导学习询问他人喜爱的食物及做相应回答;Group work板块主要为本课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I'd like…”提供一种活动形式。这一句型在对话中出现了两个轮次,且占整个对话的一半篇幅。所以,笔者将学生能灵活应用该句型定为本课的重点。另外,Let's talk 中还出现了“I'm hungry. What's for dinner?Wait and see. Everything's ready.”等辅助句型,目标指向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体现语言的流动感。但在此之前学生所学的课文中,辅助新授句型多停留在一至两个。如此也确定了本课的难点:能听懂、会说“I'm hungry. What's for dinner?Wait and see. Everything's ready.”等句型。如果学生有余力,可尝试适度地应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笔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听懂、会说“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I'd like…I'm hungry. What's for dinner?Wait and see. Everything's ready.”等句型,并能在适宜的情景中应用。
    【技能目标】能综合应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感受生活的多彩,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主要教学措施
    回顾教学内容,发现这一课的话题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体现了“语言源自生活,语言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所以,笔者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考虑让孩子们在“做中学”,让他们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活动自然习得语言。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细说教学设计。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
    1.任务意义宜先行
    Peter Skehan(1998)总结了Candlin(1987),Numan(1989),Long(1989)等探讨者的观点,对任务作出如下评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也就是说,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不是“假交际”。
    在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周末小当家”的任务活动,旨在整体应用目标语言,主要任务是安排好家人周末的晚餐。有些学生在过节或父母生日时也做过类似的事情,所以能模拟生活情景,将其真实地引入学习环境。这样的呈现有利于营造一个将语言内化为言语技能的支持环境,促进学生自然的、有意义的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2.任务阶梯铺顺境
    语境是指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社会环境。任何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任务活动的“做中学”特质决定了设计语境的重要性。小学英语课堂中不能只给学生呈现一个情境、一项任务,因为单一的任务活动并不能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设计任务活动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准则,设计由众多任务组成的“任务链”,以及符合或接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链”。
    
    (第一项:语言情境;第二项:任务活动;第三项:目标语言)
    笔者串联了与“周末活动”有关的生活素材——约同学聚会、做一回服务生、统计畅销菜、做做“小当家”,以此呈现出一个连续的“情境链”。整个一堂课,师生在游戏中思索,兴趣盎然。流动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感受到了语言的实际功能,也体验到了“情境相生,境通则语顺”,简约而不简单。再者,1—9的小任务、小活动都指向了某一目标语言的操练和运用,为第10个综合应用语言的任务活动做好了准备。这样的设计符合任务呈现由易到难、由初级到高级的特质,语言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符合阶梯形任务链的准则。
    3.任务差距寻平衡
    任务的差距性是指教师设计的任务对学生而言是有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意识差距的。要平衡这个落差需要我们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充分考虑学习者已有的英语水平和生活经验,善于设置学生跳一跳就能尝到美味的高度(设置最近发展区域),引发学生的挑战心理,产生思维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以重难点句型为例,谈谈自己本节课的设计。
    (1)任务呈现有层次(突出重点)
    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教师把一个任务精心设计为一系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任务,使任务具有一定的梯度,逐步突出重点。
    任务活动A:我是顾客,我点菜(教师与部分学生活动)
    语言指向:能听懂、会说句型“I'd like…”
    能力指向:应答能力
    达成策略:教师给出中西餐馆的两份菜单,请学生点菜。
    师生可应用语言:
    T: What would you like,please?
    S1: I'd like fish and noodles.
    S2: I'd like hamburgers and juice.
    S3: ...
    任务活动B:我是服务生,您点菜(部分学生活动)
    语言指向: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for dinner)?”
    能力指向:模仿能力
    达成策略:假设学生拿不出餐费,请他们做服务员,提供点菜服务。先从教师做顾客起。
    学生可应用语言:
    S1: Good evening!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please?
    S2: I'd like beef,soup and rice. Thank you!
    S1: My pleasure.
    ...
    任务活动C:采访(全班学生自由活动)
    语言指向:会说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能力指向:表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