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科中的一门具有时代前沿性的探讨科目,在以 “认知”为理念的学习应用基础上,提出正视一些难于解释的语言现象的主张。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探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与传统的形式语言学相比,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体验。
关键词:认知语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应用
一、关于认知语言学的概述 认知语言学在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是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门语言学,同时也是学习探讨措施。作为由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以生成语法为首的主流语言学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语言的探讨中处于前沿。总的来说,认知语言学包含了多种学科,它关于生成语言学做了透彻的剖析。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所以,认知语言学被认为是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措施、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探讨的语言学流派。 二、认知语言学与外语词汇教学 当前认知语言学在跨学科领域的探讨中取得了很多理论上的成就,如何将这些理论成就与实践运用的学科关系起来,是学者与实践工作者都需要共同研讨的问题。 关于认识语言学来说,其与其它语言学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认知语言学是从语言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来确定人们的语言能力,完全不同于传统语言学中只注重学习语言的能力。认识语言学自身的特殊性有力的证明了,英语论文范文,教师在实际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师传授语言的相关知识的同时,英语论文题目,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活动。如,“head”一词,词义存在的原型范畴模型。其中“头部”是最核心、最典型的词义,称作原型义项。“智力、上部、首脑”等为边缘义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教师应该着重讲解词汇的原型意义,因为这会解决词汇学习上的根本难题,可以由这个重心引申开去解决一系列小问题。 2.在具体操作方面,应该让学生熟悉了词汇的原型义项后,大范围系统的理解其他小义项的含义,并不断分层记忆,采用分组法、推断法等,摒弃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方式。 三、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The Metaphor We Live By》一书。它提出“源?域”、“目的域”、“恒定性”和“映射”等概念。这些概念现在已经成为大家讨论隐?喻性语言现象和其他概念现象时所共同使用的术语。在这个框架里所做出的一些发现和这个框架的一些基本准则也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许多其他的探讨领域之中,这些领域既包括语言学领域,也包括语言学之外的其他领域。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当作一种词汇习得的思维方式和探讨方式。它强调对词汇的进行略论和联想操作,即应用想象和联想的方式获得词汇教学的良好效果。概念隐喻往往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密不可分,在英语里把人比作狗并没有贬义,因为在西方,狗是人的宠物、朋友;而在汉语里,如果把某人比作狗,那多半含有轻视和贬低的意味。所以,在词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目标语中习俗化的概念隐喻进行讲授,这既是对目标语文化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词汇的隐喻意义。 【总结】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使用认知语言学的新成果,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合理引进外语词汇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待英语词汇学习,提高学生对词汇学习的认知,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欧静玉. 认知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 [2] 张明芳,张静,徐志军,郝丽英. 从认知角度研讨英语系基础阶段的词汇教学[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