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口语教材的实际(practicality)和实用(practicability)[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论文关键词:实际 实用 效率准则 翻译准则 程序化准则 谈点准则 非程式化准则 游戏准则

  论文摘要:一本好的法语口语教材首先要面对实际,法语口语教学的实际就是它属于TEFL教学。因此在教材编写中一要注意从中国文化背景取材,二要以话题为结构准则。同样,它还必须有实用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思考和实践,认为效率准则、翻译准则、程序化准则、谈点准则、非程式化准则和游戏准则都是提高教材实用化的要素。只有将这些要素通盘考虑,才能从总体上提高教材质量。

  Key word:practicality ; practicability; efficiency; translation; formularization; talking points; de-regularization; game

  Abstract:A good oral English textbook should be practical. The re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is that it is TEFL. So in the textbook, the content and context should be from and against Chinese background and topic/theme based. Based on the long time contemplation and practice, the writer list out efficiency, translation, formularization, talking points, de-regularization, game as key elements in compiling a practicable oral English textbook.


  “口语难教”,“好的口语教材难寻”,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法语教师的抱怨。下面笔者就根据法语口语教学近况和个人的体会,从教材(注1)角度来研讨一下口语教学问题。

  要研讨问题,首先要面对实际。笔者认为,我国法语教学的最大实际就是学生是把法语作为外语来习得的。目前越来越多的法语教学专家都认识到,在我国教学中把法语作为外语(EFL)和作为第二语言(ESL)区分开来意义重大。

  从口语教材上看,以上区分意味着两点不同

  一.语料来源不同

  ESL口语教材以学生进入目的语环境为最终目的,认为在ESL条件下,只要将进入真实语境的通道打开,学生会自动进入目的语环境并最终自行完成第二语言的习得,因此在语言内容上回避学生母语,完全从目的语国家的生活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取材。本土化的流利(native like fluency)是其最高目标。目的语中最地道,最新,最当地化的表达方式比比皆是。原汁原味,洋腔洋调是其明显特征。

  但由于EFL的学生是本乡本土的中国人,学法语主要是为了当翻译,而非到国外定居。他们基本上只能在课堂等有限场和讲法语,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以英美人的文化方式来思维,所以EFL口语教材的主要影响就是使学生能够用法语来口头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感情。母语既是交流工具,又是学习目的语的出发点和参照物。而目的语在课堂上,至少在开始阶段,不但不是交流工具,有时还成了交流障碍。这里的的原汁原味可能带有土汁土味,即以中国乡土文化为背景,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取材范围。这里所要学的,就不完全是法国法语或美国法语,而可能会有不少“中国法语”(Chinese English)。当然这里的中国法语不是洋泾浜法语(Chinglish),而是“ 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法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法语(汪榕培,1991)”。

  二.结构方式不同

  学生为了要尽快溶入当地社会,学习动机非常强烈。课堂气氛比较轻松自然。课堂教学本身在学生目的语的习得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和推动。因此,教材所担当的任务,主要是打开通往目的语社会的门窗,对课堂活动的设计比较宽松随意,在结构方式上往往以意念,功能,情景为主。

  EFL教学却有所不同。首先,由于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EFL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目的语的。从口语教材上讲,由于EFL教学一般不可能创造足够多的潜移默化的条件和机会,只能采取课堂、教材、教师这样十分理性化的教学环境和手段,因此其结构方式也无法完全以意念,功能,情景这种“门窗式”结构方式为为核心,而应该深入语境,以更加理性化,更有伸展余地的“话题”为结构方式。只有吸取了意念和情景特点的话题教材最适合课堂口语活动。当然,这些话题必须是有趣而生动的。


  有了以上大前提,只是解决了教材的立足点。一本好教材必须就实践层面上的诸多问题作出解答。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大准则入手,进一步在操作层面上讨论教材的实用性。在讨论时,笔者将给出样本,以说明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效率准则。

  笔者认为,效率是决定教材实用性的首要因素。目前在法语教学中出现“哑吧法语”的直接原因是每个学生的平均开口时间严重不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笔者将在以下的讨论中一一涉及。从活动形式上看,我们一般知道口语课要学生参与,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教师---学生)比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教师一一学生)重要,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学生)在口语课中具有特殊意义。从活动规模上看,我们一般也知道,平均开口时间与口语活动规模呈负相关关系,即活动规模越大,学生平均开口时间越短。但事情的另一面是活动的可控性与活动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即活动规模越大对教师而言可控性越强。简言之,班级活动(class work)最好控制,但效率最低,成对活动(pair work)效率最高,但最难控制。由此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口语课应以最大限度地向每个学生提供开口机会为最终目标。这里的关键是途径和措施。口语教材就是要提供一种途径和措施,从而在可以控制的条件下大力开展小组(尤其是成对)活动。合理的解决应该是活动的开始规模可以大一些,以班级活动(class work)和小组活动(group work)为主,待学生充分准备好再向小规模直至成对活动(pair work)过渡。

  下面笔者介绍一种成对活动(pair work)方式供参考,见样本1:话题与对象替换练习(Topic and partner substitution exercise)说明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