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应对法语教学中对于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笔者提出了对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在法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交际能力1971年,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首次正式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语法能力:指语言符号本身的知识,即遣词造句的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指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适当理解、表达话语的能力。3.语篇能力: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用口头或书面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4.策略能力:指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这个概念的提出为语言交际教学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培养以上能力,即培养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逐渐成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交际教学法交际法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对语言教学乃至整个语言学界,所作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使人们对语言和语言能力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交际教学的最初倡导者提出了交际教学的五大准则:1.知道你在做什么。2.整体并不是部分的综合。3.过程和形式同样重要。4.要掌握语言,必须实践。5.错误并非总是错误。综合交际教学法的核心,关于法语系的学生而言,即把法语作为交流工具,全面培养其与人交流、获取信息的“交际能力”。交际语言观认为语言不是一个孤立和静态的形式体系或一套习惯,而是交际行为或交际本身,它是进行中的、不能脱离了时间空间人物的一种事物。近二十年来,交际教学法逐渐取代了传统教学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全面的新型外语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师仅仅传授学生读音、语法规则及词语表达法,法语论文题目,通过一些重复的口头或笔头练习来加深记忆,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过分依赖书本和教师的心理,这相当于片面地、静止地探讨语言形式,忽略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因素,犯了结构主义的错误。 三、交际与文化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具有社会的功能,没有语言则没有人类交往、没有社会发展。因此语言学家必须联系社会文化,从人类交际的角度略论语言。交际是一个信息交换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交际双方并非单纯地表达语言符号的表层意义,也绝非就表层意义进行答复和延伸,而是都要进入角色,使思维神经兴奋起来,对语言符号的所指进行判断并理解对方的交际意图,进而把语言符号重新编码,构建符合逻辑、场景、习惯的句子。成功的外语教学应该遵循这一规律,让学生在社会交际中,而非孤立的、一成不变的真空环境中学习语言。法语教师应该结合法国社会文化背景来生动地讲授语法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语的得体性。相反,如果学生只掌握了词汇和语法等知识,在交际时就难免会犯社会语用的错误。比如一位刚到达法国大学报到的中国学生,第一次与秘书处老师见面时就说:“Alors,Madame,toutvabien?”(喂,太太,最近感觉都挺不错吧?)虽然在语法上这句话是正确的,但这种很随意的问候显然是很不得体的,不尊重对方,超出了与长辈交际的规范。因此,语言符号在语境中才能生成意义,没有恰当语境的话语是失败的交际。能否成功地应用法语进行交际,除了取决于交际双措施语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他们对法国社会文化的了解程度的高低。法兰西特定的社会、历史等条件铸就了法国人崇尚自由、特立独行、开朗热情的性格特点。而中国人深受中庸思想的作用,讲究含蓄内敛,他们在与法国人交往的初始阶段,可能会对法国人直接了当的表达方式难以接受。例如中国人去法国人家里做客,主人询问客人喝什么饮品,中国人可能会说随便,或者客随主便,这是为了表示谦虚和好意,这却令法国人深感困惑,无从决定。可见,语言承载的不仅是语言信息,还包含文化信息,学习一门语言就必须学习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法国文化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在与法国人的交往中力求遵循法国文化的表达习惯,真正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课堂中的交际性练习法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法语技能,使用法语去交际。交际法强调语言教学建立在真正的交际过程之上,使学生置身于使用目的语的环境中,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真正参与交际活动。教师作为交际活动的策划者和引导者,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利用灵活多样的交际性练习,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