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重要性及其产生根源》-俄国文学论文资料下载 [摘要]对于《探索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的重要性及其产生根源》的俄国文学论文资料下载: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存在着一些类型或一些形象系列,最典型的莫过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系列。同世界各国文学相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史能这样如此全面地集合着一群成功的同类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产生的根源进行研讨和探讨,以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多余人”形象的性格特征、典型意义、历史进步影响及文学价值。 [关键词]俄国文学;多余人形象系列;探源 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存在着一些类型或一些形象系列,最典型的莫过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系列。19世纪的俄国文学,特别是19世纪前半叶,几乎没有一个大作家不描写“多余人”题材,同世界各国文学相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史能这样如此全面地集合着一群成功的同类型形象。它所发生的世界性作用,也是别国同类文学形象所无法企及的,那就是它使俄国文学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关于俄国来说,19世纪是一个工业和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世纪,是文学和艺术成熟的世纪,也是各种自由思潮涌动的世纪,同时还是一个矛盾的世纪。一方面是经济、文艺、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沙皇的专制。沙皇希望加强同西方的交流,引进西方的技术以及部分体制,以实现自己的强国梦,却又不愿眼睁睁看着自由思想泛滥威胁到自身的统治地位,因此采取强权统治,建立了秘密警察和书刊审核制度,想要控制人们的思想。一时间,全国上下密探遍布,层层审查令人窒息,但这一切在思想的火花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随着与西方交流窗口的不断扩大,西方的自由思想象潮水一般涌入俄国,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使得俄国诞生了一种人:他们是具有良知和敏锐观察力的知识分子,他们自然而然接受了自由思想,与庸俗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却又在沙皇的专制面前显得无能为力,找不到出路,只好游离于社会的边缘,度过郁郁不得志的一生。这就是所谓“多余的人”,他们是一代代迷茫而彷徨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俄国文学一向有着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作家们自然不肯放过刻画他们的机会,从普希金、莱蒙托夫到冈察洛夫、契科夫,“多余的人”的形象几乎贯穿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黄金时代”。因此,关于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产生的根源进行研讨和探讨,无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多余人”形象的性格特征、典型意义、历史进步影响及文学价值。 一、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是19世纪俄国历史的产儿 19世纪俄国社会的特点是新旧交替,动荡不安。尤其是整个贵族阶级的旧文化的衰落、经济落后和道德沦丧,引起了贵族青年思想感情上的激烈变化:贵族阶级的孝子贤孙要挣扎,拼命地维护旧文化;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要决裂,竭力摆脱旧文化,认同新文化;而更多的贵族青年徘徊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左右不情愿,既不甘心沉沦,又没有胆量像十二月党人那样走向宪政广场公开反抗。他们懂得农奴制将陷国家于灭亡,而自己却占有农奴;农奴制取消后,他们同情农民的贫困,而同时自己还在剥夺农民的劳动果实。这种人就是“传统主题”中“多余人”形象的胚胎。而贵族阶级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大趋势,特别是黑暗腐朽的专制政体、愚昧落后的农奴制及适应这种制度的文化,也就成为孕育这种胚胎的“沃土”。 二、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是尼古拉的强权统治和政治高压作用的结果 俄罗斯100多年间盛产“多余人”,“这在极大程度上反映了尼古拉的统治,反映着他的作用的结果”。1825年,贵族革命尝试失败,尼古拉推行多项反动方法和封闭政策,绞杀一切自由思想,实行严酷的思想禁锢。残忍的文字狱,剥夺进步知识分子的正当活动,这种高压恐怖的“宗教忠君”教育毒化,酿成了俄国内部凝结不散的阴暗的低温氛围和怒而不言的“沉默”局面。特别是那些“受到追逐、侮辱和迫害的年轻一代的灵魂”,更陷于悲哀和萎靡。他们生活的环境,笼罩着残暴无知、死气沉沉和停滞不前的气氛。不仅如此,当局从未停止对稍有进步思想的贵族青年的迫害,“贵族青年如果得不到贫民方面的帮助,就不能摆脱两头鹰的铁爪,就不能够从尼古拉政权的重压下挣扎出来”。“多余人”这种典型正是在这种基础上催生出来的。 三、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是俄国旧文化与欧洲新文化撞击融合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