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两种语言在民族文化与语言系统中的区别[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1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俄汉两种语言民族文化语言系统中的区别

提要:在民族文化与语言系统的共同作用下,每一种应用中的语言都历史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言语民族风格。本文通过对若干典型译例的略论,勾画了俄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同义代换、古旧词语的修辞应用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并对民族风格的翻译处理准则作了初步的宏观思考。

关键词:言语民族风格 同义代换 语际转换

言语民族风格,或作民族修辞风格,与反映写作者、讲话人一己特点的个人风格不同,是一种集体规约性的宏观风格。与之相类似的宏观风格,可以举出时代风格、流派风格等。宏观言语风格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很少有人对此怀疑。涉及这一现象的零星或隐性、间接的论述也时有所见,特别是在翻译理论文献中,但真正系统深入的专题探讨却并不多。在翻译理论作品中间接涉及到言语民族风格的,可以举出В.Н.Комиссаров的《Современноепе-реводоведение》为例。科氏在论及翻译理论探讨的措施时提出,可采用统计措施来进行原语与译语表达特点的比较。他指出,要弄清它们习惯上“是多用动词还是多用名词,它们使用带感情色彩词语的密集程度如何,造句一般是长是短,使用表达逻辑关系的连接词语是多是少,等等。”(2002:24)应当说,Ко-миссаров勾画出的几点,实际上就是民族言语风格的重要特征,虽不一定面面俱到,但却十分精准典型。俄语与其他西方语言比较,可以此为标尺;俄语与汉语比较,这几点更是要中之要。在纯语言理论作品中,涉及到民族风格问题,而且给人比较深刻启迪的,可以举出В.Г.Гак的《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аялексикология》(1997)。Гак在书中对比的是法语和俄语的词汇系统,准确地说,作者探讨的中心是法语,而俄语则是用以对照的镜子。可贵的是,书中对两种语言词汇特点的略论不限于静态结构层面,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作者对法语和俄语言语实践的考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词语的修辞—语体色彩问题。

有理由认为,这也是言语民族风格的一个侧面。Гак采用的一种重要探讨措施是翻译对比。他选择几部著名的法语小说,对照优秀的俄译本,细致观察其中用词的规律性异同。观察的结果是发人深省的。例如,Франс的小说《Таис》中:des maison(дома)译为обители; repas(еда)成了яство;maladies(болезни)改为немощи;action(дейст-вие)换成了действо。再如Мариак的《Мартышка》中:Monte a ta chamber!(Идивсвоюкомнату!)译为Маршвсвоюкомнату!Je ne veux plus le voirici(Янехочу,чтобыонприходилсюда)变成了Янежелаю,чтобыэтамартышкашляласькнам.结论是什么呢?结论是:法语的文学著作喜用中性词语、中性表达法,而俄语在同样的场合倾向于使用情感—表现力色彩浓重的语言手段。Гак强调指出,这并不是说法语整体上比俄语抽象、素淡,也不是法国文学的言语风格缺乏表现力,而是两种语言各有各的修辞格调。俄语的语言系统本身包含大量法语中很少见的的语义具体直观的词语和色彩浓郁强烈的词语(包括带主观情态后缀的词语),但法语多用隐喻、借代,这是它加强表现力的主要措施。由于Гак选择的译作都是公认的优秀著作,信达雅兼备,挑选的范围又不限于个别译者、个别著作,因此有根据认为,这确实是两种语言民族风格的客观反映。从两种语言的对比中,Гак(1977:101)引申出了这样的宏观论断:“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修辞规范,都有自己习用的表现力手段”这一论断是极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的。由于《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аялексикология》的主旨在于对比法语和俄语的词汇系统,作者并没有全面系统地揭示言语民族风格的实质。倒是汉语修辞学界,在宏观风格的理论探究和系统描写上,近年来有了比较显著的突破。一些作品中的相关论述颇有深度,很值得借鉴。如郑远汉先生所著《言语风格学》便是其一。郑先生在书中为言语民族风格下了严谨、准确的定义:“同一民族的人,在使用本民族语言上所表现出的同该民族心理、风尚、习俗等文化因素相适应,同民族语言的构成特点相联系的一系列为该民族的人共同具有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便是言语民族风格。”(1998:34)这一定义揭示了造成言语民族风格的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习惯,可统称为文化因素;二是语言系统、语言结构的特点,属语言内部因素。言语民族风格便是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的产物。上述定义也指明了民族言语风格的集体规约性质。对于这一点,郑先生还作了这样的阐发:“使用汉语,即使使用者不是汉族人,不是中国人,也要体现汉语的言语风格,否则,虽然采用的是汉语的语言系统(汉语的语音、语汇、语法),也不会像是汉语的格调,不具有汉语的‘味儿’。”(1998:34)讲到言语格调或韵味,人们往往强调其难以捉摸的性质,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