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曾发生了“苏联解体”的重要事件。俄国学术界在探讨解体原因时,对俄国文化进行了梳理。“文化”领域也进入了转型时期。“文化”一时曾成为热点问题。本文仅对世纪之交俄国学者对“文化”的看法作一简略的阐述与介绍。 关键词:世纪之交 俄国文化 俄国学者 俄国学者认为,应该从下面两种观点来理解俄国文化的近况。一,必须在社会文化继承性的背景下,与俄国文明内在的几次转变联系起来看,其中一次转变与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有关,另一次转变与在本世纪最后十年,试图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有关。二,应该从俄国各阶层的文化角度去探讨文化的近况和发展趋势。 在20世纪,俄国文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其一是分歧阶段,即20世纪初俄国的统一文化分裂为两个派别(苏联文化和俄国境外文化)的阶段。其二是趋同阶段,即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这些以前不可调和的派别相互接近的阶段。 俄国统一文化之所以分裂为两派,存在着两种相互排斥的趋向,并有其尖锐的矛盾,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这种相互排斥的趋向,指的是民主的趋向和突出人物的趋向,或称平民文化和伟人文化。前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把文化的价值传输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这就是普及科学知识,发展人民教育。后者的伟人文化,其代表的是少数的艺术文化活动家。第一种趋向后来在20世纪初开始的文化革命中实现了。第二种趋向起初在短暂的“白银时代”,即俄国文化复兴时期体现出来,而十月革命以后,其代表就是发展了几十年的俄国境外文化。这两种趋向的方向、目的彼此没有形成一致。比较明显的表现是,20世纪初在俄国文化中,一方面持民主倾向的学者使革命的民主传统开始在文化历史中被确定下来。根据这一传统,文化被看作是“生活重要本质的组成部分”(H.A.杜勃罗留波夫语)。文化应该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文化应该用自己的措施表现出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期望。另一方面,主张突出人物趋向的学者在“保守的”思想体系指导下认为以文化艺术去接近人民群众就是对文化和艺术的毁灭。如,K.H.列昂季耶夫说,“毁灭一切的普通人同民主制一起闯入了文化。……他们就是‘文明的下流人’。他们本能地反对文化,尤其是反对艺术文化”。列昂季耶夫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否定了人民群众对掌握文化价值的任何追求。他还认为,为了发展伟大而坚强的性格,必须要保留由专制、偏见、信仰狂,等级差别等所支撑的社会不公正的存在。这种公然反人道的,否定社会进步的观点居然还得到了俄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著名文化活动家的支持。如诗人、文学评论家兼短评作者梅列日科夫斯基。他认为本世纪初产生的未来派就是“未来的下流人”。 在文化创造问题上这两种趋向也有不同的观点。持民主趋向的学者认为,俄国的未来与群众的文化创造是相联系的。群众的创造才是真正创造。这一概念在俄国复兴的不同构想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它把艺术、哲学、宗教、道德、政治和科学各领域中的创造,既看作是个人活动的表现,也看作是群众的创造。这种创造不仅要在革命活动中,而且要在渴望掌握精神文化价值中得以实现。而主张突出人物趋向的学者其观点正与此相反。 这样,由于对创造的不同解释,导致人们承认在俄国存在有两种文化,即资产阶级文化和无产阶级文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又把俄国文化分为苏维埃文化和俄国境外文化。И.В.孔达科夫在1994年出版的《俄罗斯文化导论》一书中阐明俄国境外文化的观点,俄国境外文化作为统一的和完整的体系……是在与苏俄文化不断的对立中形成的。这是真与伪的对立,民族的与非民族的对立,宗教与非宗教的对立。这种文明,既“停滞于”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现在仍在转向西方自由民主型的文明。因为它是最受欢迎的世界发展的文明类型。可是俄国的一些学者,从准则上是不同意孔达科夫这种带有倾向性的观点的。他们认为,正是20世纪初俄国文化发展中的民主趋向和突出人物趋向的相互影响, 决定了俄国在上个世纪第一个十年跻身于文化发达的欧洲各国之列。韦尔纳茨基认为,在1900—1917年间,在俄国出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文化的繁荣,以及哲学的复兴。在世纪之交,俄国文学又用自己的知识之光照亮了整个欧洲。如俄国的演艺艺术学校是全世界头等的。俄国的音乐文化在欧洲也名列前茅。俄国独特的造型艺术是公认的世界级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