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语言性别歧视通常是针对女性而言,因为“语言世界图景是根据男性视角来确定的,俄语毕业论文,以男人为中心,而女性的形象残缺不全”。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总是处于一种被男性审视和关照的地位,在男性居高临下的扫视中,隐含着一种主动与被动、控制与被控制的权利关系”。受这种权利关系的作用,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逐步形成,不断发展。因此,“只要社会存在性别歧视,就必然造就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换言之,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不是由语言符号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在语言中的必然反映”。这种现象在绝大多数语言中都存在,俄语概莫能外,其称呼语中的性别歧视表现尤为突出。 俄语中的“称呼语”( обращение) 这一术语是由 Ф. И. 布斯拉耶夫首先明确提出的,他用呼格、呼语词来解释它,并认为称呼语是“表达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语言手段”。A. A. 沙赫马托夫认为: “称呼语———这是一个词或者一个词组,符合说话人所指向的第二人称称名”。И. М. 那乌莫娃和 М. В. 费多罗娃等学者支持这一观点,她们认为: “称呼语首先与受话人的实体称名相关联,其次与代词‘ты’( 你) 相关,它是言语接受者逻辑—概念称名的载体”。其他学者从语用学视角对称呼语进行探讨略论,如俄罗斯语言逻辑略论学派的领军人物 Н. Д. 阿鲁玖诺娃明确指出,称呼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 речевой акт) ,“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探索: 一是看其真值,二是看其所实施的行为动作。我们将称其为言语习性反应行为( речеповеденческий акт) ,它们参与言语交际时,总是有指向的。这是言语习性反应行为和非指向性行为的区别所在”。也就是说,当说话人“我”和受话人“你”在“此时、此地”这一交际语境中相遇时,“称呼”这一言语行为得以直接完成。 由于称呼语的指称对象是社会交际活动中的人,所以,说话人需要选择适合交际情景的称呼方式,以引起受话人的注意,并与其达成交流: 关于陌生人,可以根据眼睛所看到的对方最显著的特点来称呼他; 关于熟人,可以用双方共知的特征或关系来称呼。而此时,性别特征是必须考虑的,甚至成了选择称呼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三、俄语称呼语中的性别歧视 俄语称呼语作为一个中性概念,它本身并不具有性别歧视性。问题在于,受个人和社会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的作用,尤其是称呼女性时,人们通常会有意无意地使用某种不尊重或者不礼貌的表述方式,这种现象被视为性别歧视。实际上,称呼语中性别歧视现象并不是随处可见,而仅仅局限在某些方面,通常有以下 3 种表现形式: ( 一) 俄语代词称呼语中的性别歧视 俄语代词称呼语中的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上。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有第三方在场,通常不宜当面称其为 он( 他) 、она( 她) 或 они( 他们) ,这种称呼形式体现了对第三方的不尊重,含有排他性的意味,女性感受到的歧视更为明显。 俄语第三人称代词阳性形式 он( 他) 具有概括性强、使用频率高、分布范围广等诸多特点,阴性形式 она( 她) 以及复数形式 они( 他们) 都是以 он( 他) 为基础衍生而来的,如同 студенты( 大学生)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и( 大学教师) 之类称呼形式的所有复数及变格形式几乎都由阳性形式构建而来,这反映了俄语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歧视现象。因此,он( 他) 不仅仅可以指称男性,也可以用于所指人物性别不明确的指代,泛指“某人”,其中包括女性,这一称呼形式同汉语中“他”的用法大同小异。如俄语中,“Самое дорогое у человека-это жизнь. Она ему дается только один раз. . .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被赋予他只有一次……) ; 汉语中,“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从中不难看出,在俄语和汉语中,都是由“он/他”来替代泛指男女两性。 ( 二) 俄语姓名称呼语中的性别歧视 袁庭栋指出: “姓名是人的称谓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称谓,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用以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识别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