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1-2 文摘 2-4 英文文摘 4-6 绪论 6-22 第一章 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及其思想路径 22-39 第一节 思想的动荡 22-26 第二节 政治理论活动 26-30 第三节 坚守与转化 30-35 第四节 复杂与动摇 35-39 第二章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结构学说--“五项因素公式”的渊源 39-66 第一节 爱尔维修的“人与环境” 42-49 第二节 圣西门的“社会物理学” 49-56 第三节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56-59 第四节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59-64 第五节 普列汉诺夫“五项因素公式”的提出 64-66 第三章 普列汉诺夫“五项因素公式”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66-82 第一节 “五项因素公式”的措施论内涵 67-71 第二节 “五项因素公式”的相互联系 71-78 第三节 “五项因素公式”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具体化 78-82 第四章 “五项因素公式”的理论与“十月革命”的实践 82-100 第一节 “十月革命”的爆发 83-90 第二节 普列汉诺夫对“十月革命”的看法 90-95 第三节 “十月革命”的争论 95-100 第五章 以“五项因素公式”理论略论“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 100-128 第一节 政治化的工业化实践 101-108 第二节 单一性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 108-114 第三节 高度政治独裁的强行实施 114-118 第四节 社会精神的缺失 118-123 第五节 官僚体制的横行 123-125 第六节 “斯大林模式”对普列汉诺夫“五项因素公式”理论的背叛 125-128 第六章 “五项因素公式”与苏联解体-最终的验证 128-168 第一节 赫鲁晓夫的“非斯大林化” 133-137 第二节 勃列日涅夫的“特权” 137-150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50-164 第四节 苏联解体的最终应验 164-168 第七章 普列汉诺夫“五项因素公式”的评价 168-181 第一节 “唯生产力论”与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 168-173 第二节 对不同评价的略论 173-181 参考文献 181-190 文献综述 190-198 后记 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