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6-9 Abstract 9-11 绪论 14-25 一、 “文学性”与关键词探讨 14-16 二、 “文学性”简史与问题 16-22 三、 探讨准则与目标 22-25 第一章 “文学性”缘起 25-52 第一节 “文学性”问题 25-30 一、 “文学性”问题的缘起 25-29 二、 “文学性”相关问题 29-30 第二节 “文学性”溯源 30-45 一、 雅各布森与литературность 31-39 二、 俄国形式主义与“文学性” 39-45 第三节 “文学性”的诞生与界定 45-52 一、 埃利希与英语世界 45-49 二、 托多洛夫与法语世界 49-52 第二章 “文学性”与西方文论 52-77 第一节 “文学性”与文学探讨 52-60 一、 布拉格学派:延续与发展 52-55 二、 新批评:类似或类推 55-58 三、 卡勒:界定的困难 58-60 第二节 “文学性”与理论探讨 60-68 一、 德里达:乌有的文学本质 60-63 二、 “文学性”与意识形态 63-66 三、 伊瑟尔:不实用的概念 66-68 第三节 “文学性”与文化探讨 68-77 一、 辛普森与“学术后现代” 68-72 二、 卡勒论理论中的文学 72-77 第三章 “文学性”的汉译 77-94 第一节 汉语语境的“文学性” 77-80 一、 “文学性”在汉语中的历史 77-79 二、 汉语“文学性”的特征 79-80 第二节 “文学性”的译介 80-89 一、 作为俄国形式主义概念的译介 80-82 二、 “文学性”句段译介比较 82-86 三、 对其他文论家的译介 86-89 第三节 因误译而生的“文学性” 89-94 一、 同源词的曲译 89-91 二、 类似或类比文论的曲译 91-94 第四章 “文学性”与中国 94-105 第一节 “文学性”的阐释与反思 94-97 第二节 “文学性”与中国文学理论 97-102 第三节 中西方“文学性”比较 102-105 结语 105-107 参考文献 107-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