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5 ABSTRACT 5-7 第一章 绪论 13-21 第一节 探讨意义 13-17 第二节 探讨动态 17-20 一、国外探讨综述 17-19 二、国内探讨综述 19-20 第三节 探讨措施与探讨限制 20-21 第四节 写作框架 21 第二章 俄罗斯藏学探讨概况 21-54 第一节 俄罗斯藏学的缘起 22-28 一、俄国与中国西藏的早期接触 22-24 二、俄罗斯藏学的萌芽与形成 24-25 三、俄罗斯藏学探讨的动因 25-28 (一) 经济动因 26 (二) 政治动因 26-27 (三) 军事动因 27-28 (四) 外交动因 28 第二节 沙俄时期的藏学探讨状况(18世纪20年代至1917年) 28-37 —、情况综述 28-31 二、重要学者 31-34 (一) 施密特 31-33 (二) 比丘林 33-34 三、基本特点 34-37 (一) 具有极强的实用目的 34-35 (二) 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学的探讨 35 (三) 重视文献等资料的积累 35-36 (四) 注重藏文典籍的翻译和探讨 36 (五) 德裔学者作出重要贡献 36-37 (六) 手稿多,但出版少 37 第三节 苏联时期的藏学探讨状况(1917年至1991年) 37-49 一、情况综述 37-40 二、重要学者 40-46 (一) 齐比科夫 40-43 (二) 谢尔巴茨科依 43-46 三、基本特点 46-49 (一) 注意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指导藏学探讨 47-48 (二) 藏学探讨的根据地得到扩展 48 (三) 女藏学家异军突起 48 (四) 重视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藏学家的培养 48-49 第四节 苏联解体后的藏学探讨状况(1991年至今) 49-54 一、情况综述 49-50 二、主要学者 50-53 (一) 乌斯宾斯基 50-52 (二) 饮吉娜 52-53 三、基本特点 53-54 (一) 探讨选题日趋市场化 53-54 (二) 探讨思路与措施有所革新 54 第三章 俄罗斯对藏文文献的收集途经 54-64 第一节 俄罗斯对藏文文献的收集途径 54-61 一、俄国东正教北京传道团直接搜集 54-56 二、俄国考察队肆意掠夺 56-59 三、中俄两国之间互赠图书 59-60 四、其他途径 60-61 第二节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探讨所的藏文文献收藏状况 61-64 一、历史沿革 61 二、基本情况 61-63 三、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探讨所圣彼得堡分所 63-64 第四章 俄罗斯藏学界对藏文史籍的翻译与探讨 64-135 第一节 基本情况 64-66 第二节 对重要史籍的翻译与探讨 66-135 一、《布顿佛教史》 66-75 (一) 作品介绍 66-69 (二) 国外探讨概况 69-70 (三) 俄罗斯探讨状况 70-75 二、《西藏王统记》 75-81 (一) 作品介绍 75-77 (二) 国外探讨概况 77-78 (三) 俄罗斯探讨状况 78-81 三、《青史》 81-89 (一) 作品介绍 81-84 (二) 国外探讨概况 84-85 (三) 俄罗斯探讨状况 85-89 四、《印度佛教史》 89-102 (一) 作品介绍 89-92 (二) 国外探讨概况 92-93 (三) 俄罗斯探讨状况 93-102 五、《玛尼全集》 102-105 (一) 作品介绍 102-103 (二) 国外探讨概况 103-104 (三) 俄罗斯探讨状况 104-105 六、《格萨尔》 105-117 (一) 作品介绍 105-108 (二) 国外探讨概况 108-111 (三) 俄罗斯探讨状况 111-117 七、《如意宝树史》 117-122 (一) 作品介绍 118-119 (二) 国外探讨概况 119-120 (三) 俄罗斯探讨状况 120-122 八、《安多政教史》 122-126 (一) 作品介绍 122-124 (二) 国外探讨概况 124-125 (三) 俄罗斯探讨状况 125-126 九、沃斯特利科夫与《西藏历史文献》 126-132 (一) 沃斯特利科夫的生平与学术简介 126-128 (二) 《西藏历史文献》 128-132 十、俄罗斯藏文史籍翻译与探讨的特点 132-135 (一) 起步早,时间长 132-133 (二) 成果丰硕,作用深远 133 (三) 学者功底深厚,意志坚韧 133 (四) 借助蒙文资料进行探讨,与蒙古学术界联系紧密 133-135 第五章 结语 135-138 参考文献 138-149 附录:《西藏历史文献》前言 149-155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目录 155-157 后记 157-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