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俄语系“零起点”教学的反思[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中国高校俄语教学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中学俄语学生断档和当前我国高校俄语教学中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措施陈旧、跨文化意识不足、教材落后等现实。深化教学改革背景下加强俄语“零起点”教学的方案,强调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改革教学内容、措施与手段,以及加快与俄罗斯俄语教学体制接轨。
外语论文网
  关键词:大学俄语;零起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7)04―138―04
  
  一、对“零起点”教学目标的反思:基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
  
  自1996年4月26日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双方的战略协作不断加强,各领域合作务实深入,富有成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2017年6月,陈至立在视察黑龙江省时曾明确指出,中俄边境地区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力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中俄世代睦邻友好具有深远意义。她强调:“要深化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增加互派教师和学生,举办好中俄学生夏令营活动及文艺、体育交流,扩大和提高我国在俄语教学和在俄汉语教学的规模和质量。”
  当前,我国高校俄语教学的近况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俄语教学体系,加快我国俄语教学体系改革的步伐已经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必须在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结合中国学生的学业基础、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俄语“零起点”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我国高校俄语“零起点”教学的水平。
  俄语教育,特别是中俄联合办学框架下的俄语教育,首先应顺应教育产业化、国际化的趋势,其办学定位应该有所创新,根据学科自身的特征,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制订不同类型和规格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模式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办学特色。
  高层次院校联合办学的俄语系,应以兼顾培养学科型俄语人才与通用型俄语人才为目标;而普通高校的俄语“零起点”教学,如河南的洛阳理工学院、新疆的喀什师范学院、黑龙江的绥化学院和黑河学院等高校,其培养模式宜走运用型的人才培养之路。这里的运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口语/实践/跨文化”,即俄语的教学目标为语法知识等基本理论够用即可,要加强口语实践,使学生的俄语交际水平在短期内可以应用自如,同时还要了解、适应目标语国家的环境,即俄语国家的语言环境、教育环境、贸易环境等。这些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学生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俄语毕业论文,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对“零起点”生源的反思:基于中学俄语学生的断档
  
  (一)俄语教师紧缺,俄语学生断档
  众所周知,目前在中学学俄语的学生不多,现在全国仅存的数量不足5万人。全国中学俄语教师也不足700人,而且还在迅速减少,许多中学俄语教师都面临着重新择业或改变专业的人生挑战。探讨生毕业后进入高校俄语系当教师的毕竟是极少数人。中学俄语学生的迅速减少,导致大学俄语学生数量呈现出逐年迅速下降的趋势,同时也使大学俄语教师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学校俄语教师的编制过少,甚至一个年级一位教师;另一方面,各个年级、各个层次的课程还要开设齐全,导致大学俄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异常繁重,教师的周课时达到20―30学时已不足为奇。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在业务上缺乏必要的进修、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作用和限制了俄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此以往,随着大学俄语学生的断档,大学俄语成为“小语种”似乎将成为必然。
  
  (二)有限的大学俄语生源学业基础差
  大学俄语教学的生源基础深受中学俄语教学的作用。语音不够标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许多中学俄语教师自身的俄语语音、语调,与地道的俄语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中学教学以高考为教学目标,受到母语教学的干扰或地域方言的作用等,有些俄语教师的发音很不标准,所以,学生说出的词汇让俄罗斯人都难以听懂,直接作用到交际活动的成败,更不要说对系统语法知识的学习。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许多高校俄语系实行与俄罗斯联合办学,招收的是俄语“零起点”的学生。譬如,河南省和黑龙江省两省中俄合作办学“零起点”学生占到了绝大多数。这些转学俄语的学生,他们在中、小学学的是英语,对俄语一无所知。“零起点”意味着学习者的学业基础处于空白状态,一切学习从零开始。俄语“零起点”教学即学生对俄语完全陌生,要从字母、发音学起,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俄语的难度。而且关于这些运用性大学来说,其办学目标是要使这些“零起点”的学生尽快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几年内达到赴俄罗斯高校学习的水平,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对整个俄语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才能适应学生个人和学校发展的需求。
  
  三、对“零起点”教学应对挑战的反思
  
  (一)中国高校俄语教学的近况及存在的问题
  1.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步宁教授在2017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在我国354所大学中,俄语教师与其他语种教师相较而言,师资队伍的结构极不合理。在444名大学俄语教师中,副高以上的159人,占35.8%,其中正高职23人,仅占5.2%,教授、副教授、中级以下的比例为1:6.9:11.4。俄语教师的性别比严重失调,男性教师仅为20人,仅占俄语教师总数的4.5%。当然,在这些俄语教师中,其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
  2. 现行的俄语教学措施和手段单一、陈旧
  单一、陈旧的教学措施和手段不利于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俄语口语交际及灵活应用俄语的能力。我国大学俄语课堂使用最广的是翻译教学法,死记硬背枯燥的语法规则和词汇,通过翻译句子逐渐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由于强调翻译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大多是汉语,而不是俄语,课堂的重心围绕着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和单词,基本是教师全盘讲解,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应用俄语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训练,学生一直在被动地接受,没有兴趣可言。语言从本质上讲,首先是声音符号,然后才是图形符号,现行的课堂教学却颠倒了声音符号和图形符号的次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事实上,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大学教学广泛采用,譬如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其教学软件的开发和运用已经比较成熟,而正是多媒体网络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相对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大学俄语教学明显滞后,由于受多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多媒体软件的开发、网络教学的运用等方面发展缓慢,教学模式有待改进,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3. 大学俄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不足
  语言承载文化,同时又反映文化特征。从语言教学的角度讲,教学一门语言也是教一种文化,学一门语言也是学习一种文化。现代俄语教学需要教师

具备跨文化的能力、双语能力或多元文化技能。大学外语教师既要传授外语,又要理解外语的内涵及背景文化。如果不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就无法正确理解和应用外语。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大学俄语教师只晓得俄语语言符号,对俄语语言文化知之甚少。
  4. 现行的大学俄语教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现行的大学俄语教材仅有几套,而且教材编排体系各不相同,难易程度相差悬殊。有的教材过于陈旧,其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与社会生活实际脱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5. 语言环境受限制
  大学学习俄语的学生人数少,缺少语言交流的环境,外语活动、竞赛、外语角等难以实现。缺少外籍教师,缺少视听场所等,严重制约了学生俄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导致许多学生的俄语中国人听不懂,俄罗斯人不明白。
  6. 图书资料受限制
  目前,大学俄语图书极其匮乏,而且仅有的图书也以应试类的资料居多。缺少语言能力的应用、贴近俄罗斯现代生活气息、语言国情知识等方面的最新书籍和音像资料,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了解当今俄罗斯的社会发展状况。事实上,一些高校也受制于俄文原版图书、报刊价格昂贵,缺乏资金和渠道订购相关书籍。
  长此以往,大学俄语教师不能及时寻找和更新俄语资料,不能了解俄语教学的最新动态,不能及时给学生提供当代俄罗斯的信息,学生和教师俄语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对“零起点”教学应对挑战的反思
  1. 与时俱进,更新俄语教学的理念
  (1)以学生为本,视学生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生命和人格。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以人为本”已经逐渐从理论层面走入实践当中。在教育的发展中,“以学生为本”更是一个高频词。那么,何谓“以学生为本”?笔者认为,“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不仅表现在对学生外在的语言和行为的尊重,而且教师要在思想意识深处真正把学生视为与自己一样的独立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想法、选择,即尊重学生的生命和人格。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是权威,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存储器”;课堂不再是“一言堂”,可以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哪怕是对教师的质疑或挑战。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既然是“以学生为本”,整个课堂教学目的就不再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而是以培养学生为主,教学内容、教材只是一个路径,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开放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于高校俄语“零起点”的学生,更是要通过开放的、互动的、民主的、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俄语的兴趣,如模拟生活场景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鼓励者,并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俄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给予学生自我探究和自我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快乐、自信的环境中学习俄语,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综合应用俄语的能力。
  2. 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
  “口语/实践/跨文化”这一培养模式是以学生的就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的,所以,在安排课程时,要以使学生达到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能力为目的。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俄语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为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做一定程度的调整。比如,可以增加旅游会话、科技俄语、外事外贸运用文等实用性课程,引进俄罗斯概况、俄罗斯国情、俄罗斯文化等方面的课程。
  3. 改革教学内容、措施与手段
  改革教学措施关于所有专业的教学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针对俄语教学中先后实践的语法翻译法、直接法、自学对比法、听说法、视听法,还有人提出“基础阶段教学以自觉实践法为统领,提高阶段以功能法为主导,全程教学以突出交际、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为主旨”的主张,这些措施各具特色。根据我国高校俄语“零起点”教学的近况,笔者认为,教无定法,要根据学生的俄语基础、兴趣、教学设备和条件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较为适宜的教学措施和手段。无论应用何种教学措施,在俄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和热情。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关于学习一门新语言还是保有一定的兴趣,只是俄语学习相对其他语言入门较难,学生可能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可以采取先慢后快、先易后难的教学准则,注重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的教学措施和互动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和指导学生。教学时可以穿插介绍俄罗斯的历史、风土人情等知识,可以从日常生活用语或一些脍炙人口的俄语歌曲入手,还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简短的俄语会话,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保护和增强其学习俄语的兴趣。
  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对当前俄语人才市场的正确略论,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其对俄语人才市场的信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并不是市场不需要俄语人才,而是急需能讲流利、地道俄语的翻译,或对俄罗斯的航空、能源、文化交流和贸易等某一领域深入了解的优秀人才。中俄双方在众多领域中存在着巨大的合作发展空间,作为俄语教师,应教育学生明确时代的紧迫感,激发学生学习俄语的热情。
  (2)多应用互动式的教学措施
  俄语教学是一门实践课,不是单靠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主动实践的结果,所以,俄语教学强调师生互动,不同的课型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和手段,讲练结合、情景对话、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互动教学措施都可以给学生创造自我实践的机会。
  (3)借助母语和其他熟悉的语言辅助俄语教学
  由于一些高校合作办学的生源多为俄语“零起点”学生,俄语入门又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母语对俄语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解释,进而降低学生的畏惧感。事实上,在教学的第一个学期不宜使用外教进行教学,师生口语交际水平的巨大落差会降低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
  众所周知,语言的学习有个性,也有共性,初学者往往借助自己比较熟悉语言的语音、语义学习新的语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英、汉、俄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确关于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应学会利用迁移的原理,触类旁通。其实,大部分俄语“零起点”的学生的第一外语是英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汉语知识和英语知识,利用学习的迁移理论,从语音、拼写、语义、语法等方面进行正迁移,即学生通过已有的汉语和英语语言经验学习俄语。
  (4)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改善俄语学习环境
  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语言学起来就变得晦涩难懂。传统的俄语教学使俄语学习抽象化,除了枯燥的语法规则,就是死记硬背单词,导致学生缺乏兴趣,不能灵活、恰当地应用俄语。网络与多媒体的运

用,可以使学生无须到现实生活中去就可以获得进行语言交际的语境,学生可了解在不同语境中语言的应用,及时纠正自己的语病。因此,要提高大学俄语教学的效果,就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集交际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语言环境,通过大量信息刺激,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并用,在愉快的视听环境或交际活动中学习语言。而且,教材的内容毕竟有限,仅靠课本来培养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俄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鼓励学生在网上查询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参与讨论、课下利用网上资源进行交流,使俄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5)俄语教学应注重与跨文化教学紧密结合
  事实上,任何跨文化交际都不能只从语言的异同来考察,俄语论文范文,还应兼顾文化异同,从文化异同去探讨语言的异同。目前,我国的俄语教学关于俄罗斯文化的教学还没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我国许多中俄合作办学的高校,其学生在接受两年的国内学习后,大多学生会选择赴俄罗斯高校继续接受教育,所以,在日常俄语教学过程中更应不断引入跨文化内容,以免学生赴俄留学之后产生过多的“文化冲突”,帮助学生扫清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
  教师要实现对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文化点的导入,导入的跨文化内容要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日常交际及今后的职业密切相关。另外,文化导人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准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这就要求俄语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高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可以考虑利用外籍教师和俄罗斯留学归国人员从事这样的教学。对于俄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内容的学习,一般采用的融合讲解和比较发现的教学措施,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4. 加快教材建设
  目前,我国俄语教学的教材更新速度较慢。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东方》、黑龙江大学的《俄语》等虽然是1994年以后出版的,但至今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在这十多年中,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变,教材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生难以从教材中了解到现代俄罗斯的生活信息,在互联网上不断涌现的新词、新义、新说法面前,常常无法应对。因此,教材建设的问题日益突出。最直接的措施是从国外引进,尽可能从俄语国家引进原版书,我们学的毕竟是俄语,俄罗斯出版的教材语言更地道,而且种类较多,覆盖面广,是我们选材的理想之地。如果受客观因素限制,无法引进原版教材,就必须加快充实、修订、新编教材的步伐,与时俱进。即教材应注重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为互动式教学提供条件;教材不仅要着眼于俄语语法知识的传授,还要有跨文化内容的充实,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应充分体现沟通交际的思想,贯彻精讲多练、师生互动、大量实践的准则。
  5. 努力实现大学俄语教学与俄罗斯俄语教学体制的接轨
  有效整合中俄两国教育教学资源、措施和手段,明确教育产业化、教育国际化的办学趋势。要努力地实现俄语系教学与俄罗斯外语教学、对外俄语教学体制的接轨,特别是在专业课程设置、学分制、教材编写与使用、师资配备、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和整合。
  
  参考文献:
  [1]张力佳,推动中俄教育科技文化领域交流合作上新台阶[N],黑龙江日报,2017-06-19.
  [2]孙晓,河南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中俄语教学措施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19):225.
  [3]马步宁,武晓霞,全国俄语情况调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6):18-20.
  [4]王铭玉,刍议中国俄语教学的发展[J],中国俄语教学,2017,(1):14―17.
  [5]马秀玲,大学公外俄语教学近况与改革[J],专业教学探讨,2017,(11):168―169.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