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素质教育入手,论述了在俄语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研讨了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外语兴趣的途径;重点对比了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形式与动态。本文关于学生学习外语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外语论文网 关键词:素质教育;培养兴趣;词汇;语法 我国的外语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是随着文理工各科互相渗透、专业信息来源日趋多样化而产生的。俄语是诸外语中的一门语种,是我校外国语学院开设的第二外语之一,教授对象是大学本科英语系的学生,其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多种外语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外语知识范畴,使学生在外国语语言运用领域中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和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文化精髓,帮助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好、更多地开展与世界各国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因此,俄语作为一门全新的、陌生的学科,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外语教学工作者,承担的教学任务就是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对外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尽快地提高学生外语的知识水平和语言技巧,俄语论文范文,成为社会经济建设领域里的有用人才。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如下三点认知和体会,以供商榷。 一、突出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听、说等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是一门较为特殊的科学,它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文化素质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打好语言基础,就是要将知识能力等素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语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把外语作为一门知识来教授,更应当做一项技能来传授。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构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决定着教学目标、内容、步骤、形成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也要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主体的观念,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育他们认识到学习俄语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为两国在外交、政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两国间的经济、文化合作日趋频繁,社会上众多的用人单位对就业生俄语翻译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大大提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想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俄语综合运用能力,就必须加强其听说能力训练,进一步提高读、写和译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涉外、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以俄语为工具,得心应手地进行有效的交际。与此同时为了获取俄语教学所需要的信息,笔者针对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程度,认真地制定了教学计划,把教学内容划分为两个阶段,分段递进式进行教学。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强调重视语音、语调的训练和纠正,正确应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注重型态变化规则,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强化口语的实践训练。从简单的造句编写对话到独白复述以及对课文中的某些观点自己的看法,加强语法部分的教学与精读课文中的联系,使整个教材的内容通过讲授体现出完整性和系统性。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选择学习俄语,是因为对它的内容及形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就向教师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传统教法和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的尝试。针对二外的课时量较少,导致学生课下任务繁重,既要背单词又要复习语法。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记词汇和语句,每次上课时都尝试设计一些“说”或“问”的固定语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比如:Какое сегодня число?(今天的日期是多少?)Сегодня 4-ое апреля.(今天是四月四号)通过不断地练习,学生们都能轻松并牢固地记住数字和月份等相关联的词汇。另外,在课堂上讲语法的时候会有很多的专业名词要用俄语表达,如имя сушествительное(名词)инфинитиф(动词不定式)упражнение(练习题)等。刚开始学生反应不过来,经过多次反复口语训练后,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记住这些单词了,并能够顺利地表达出来。同时在每次快下课时我就会设计并询问学生一些简单的小问题作为练习,如:“как дело?(你最近怎样?) как живёшь ?(你生活得怎样?)”“хорошо”(很好)或 “плохо”(不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慢慢引导学生说出虽然简单,但又精准的回答,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有了下次对话的欲望,无形中使他们对俄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俄语论文范文,促使他们在课下进行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词汇量将有较大的提高。 三、加强学生俄语“词”的学习,提高学生俄语底蕴 词,作为一种现成的语言单位存在于语言中。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大量的词汇组成的,都是经过各国人民世代的使用和积累提炼而成,具有各民族文化的特色。俄语也有自己的语言特点,我认为中国学生学习俄语,应该把汉语的语言特点和俄语的语言特点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与异同。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是确定事物差异的思维过程。反之,如果不将俄语与汉语进行比较,就不可能深刻地去认识汉语不同于俄语的特点。在语法的教学中同样也要细致地讲解语法的基本知识,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循序渐进,往深层的领域里去拓展自己。 1.词的组成规则,词法 俄语和汉语的认同一样,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应用的单位。一个词可能由几个包含有异议的单位组织而成。例如:汉语中的“黑板”“大学生”“教室”等,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语言中现成的词不能任意更换其中的构成部分,同时也不能任意挪动它们的位置。再如汉语中:“作家”换“家”为“者”,则成为另外一种意思了。又如“工程师”不能说成“师工程”或“工师程”,可见词的构成是有一定规则的。在有些语言中,一个词可能有各种语法上的变化,每种变化形式都表达一定的语法上的意义。例如:俄语的单词книга(书)就有книга книги книге 等词形变化形式,它们都表达一定的性、数、格的意义。由此可见,汉语和俄语也有着质的区别,因此当我们需要某个词在语法上起某种影响时,我们就得使这个词起这种影响,而不是那种变化。所以不论汉语和俄语,词的变化或词形变化都是有一定规则,重要的是要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句法 在汉语中我们平时总是用一句一句的话跟别人交谈的。这其中,一句话可能只包含一个词,如父:三加五等于几?子(漫不经心):七。父:七?这两句话中包含一个词,可是由于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词调,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下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所以都不同于未经组织的单词。一句话也可能包含几个词,这些词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说出来,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加以组合。例如根据汉语的说法,“我”“看”“电影”三个词应该组合成“我看电影”,而不是“我电影看”等,可见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经过组织,而如何把词组织成句子也都有一定的规则,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句法。 3.语法和句法的关系 语法和句法是有不同的语法规则,但二者有密切的联系。首先,俄语中的词总是以确定的语法上的形式进入句子的。例如книга(书)在表达“我买了一本书”的情况下要以книгу的形式出现(я купил книгу)。而表达“书放在桌子上”就以книга的形式出现(книга лежит на столе)。其次,俄语组成句的某些特点决定于词法,例如:книга отца(父亲的书) отцовкая книга(父亲的书),前者是名词限定名词,后者是形容词限定名词,从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来看,二者是一样的。但是,俄语中起限定影响的名词要用属格的形式(отца是属格形式),一般放在它所限定的名词之后,起限定影响的形容词要用与它所限定的名词同性,同数,同格的形式(отцовкая和книга都是阴性,单数,主格)一般放在它所限定的名词之前,因此,同样一种词与词之间的句法结构关系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最后,俄语中的词法和句法是互相补充的,由于词的变化形式多,词在句子中的影响往往由词的语法上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所以俄语的句法对词法的依赖性比较大,而汉语主要用词的先后顺序(词序)和起辅导影响的词(虚词)去表现词在句子中的影响,所以汉语的句法有很多的独立性。 4.语法中的任何成分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语法部分的内容是语法意义,语法意义的表达者是语法形式。例如英语“books”(书)“boys”(男孩)用语法形式“s”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又如汉语“我去”“人多”都用主语位于谓语之前的语法形式表示主谓关系的这种语法意义。所以在词的范围内的语法形式称为形态,例如上述英语books中的s就是一种形态,由于词序是表示词与词的关系,超出了词的范围,因此,词序就不是形态。在任何语言中,语法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前面我们所讲述俄语的книга книгу中的“а”“у”就是不同的语法形式。又如汉语“我看”“看我”也是不同的语法形式,前者是主语位于谓语之前,后者是谓语位于宾语之前,这就形成了汉语中句子的主要语法,一般格式主-谓-宾的形式。可见,不同的语法形式之间可能有一些共同关系。 总之,汉语的词汇丰富多彩,彰显汉语的博大精深,施教寓于词汇厚重于知识。而俄语和其他各国语言同样各有特点,语法构成各异,特点各有所长;语言教学的功底在于基础,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提高外语的听说能力是突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兴趣,是体现外语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技巧;掌握词、词素的组成形式与动态有助于语言教学和学习。适宜的教学措施关于外语教学至关重要,关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利民.中国俄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2017:88. [2]高名凯.语言学概论[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149―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