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形式主义文学批评是二十世纪文学批评新措施。虽然该理论的缺陷显豁无疑,但确是二十世纪最有作用的理论流派,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批评的源头,吸收其中有益的成份对指导我国文学批评和实践具有启发和借鉴影响。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俄国形式主义;本体意识;接受理论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020-01 如果说从作家本体到著作本体再到读者本体即为20世纪西方文艺学变革最突出的标志的话,那变革源头就是俄国形式主义。俄国形式主义的缺点无可讳言:首先,“泛形式主义”倾向严重,仅以形式来规定文艺本质,认为文艺仅仅是技巧的产物;认为形式在文艺著作中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是文艺著作德价值之所在;其次,“泛语言学主义”倾向明显,把文艺问题看作是形式问题,继而又把形式问题看作语言问题,俄语论文题目,仅采用语言学的范畴处理复杂的文学问题。再次,缺少关于文学著作的价值评判,是残缺不全的文学批评。 俄国形式主义的启发性理论价值意义何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确立了文艺学本体论价值 传统文艺观念的症结之一即没有文艺的自主意识,从文艺的外在因素方面入手,埋头于著作的渊源,著作与作家、作家与社会、作家与作家等的相互作用关系,使文艺探讨成了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甚至自然科学的杂烩,对文艺本身的特性默然视之,文学被当作其他学科探讨的工具:“他即可视为一种模仿现实生活的工具,又可视为作家个性、心理、情感的表达工具。”“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颜色。”俄国形式主义要试图创立一种独立的专门探讨文学材料的文学科学,彻底摧毁旧的传统观念,为文艺探讨提供一个新视角。 二、促进了接受理论的发展 纵观俄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对于陌生化的论述,不难发现一个潜在前提:所有学说都基于一个根本的工作假设:文学著作是为被感受而创作出来的。“这可以说是俄国主义著作的存在方式问题,揭示了文学著作生命力的源泉,是感受,从而为后来的接受美学和接受理论。”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从“作者中心论”、“著作中心论”往“读者中心论”转向的伏笔。先是让读者感到“陌生”,后才是作者和著作如何适应读者的这一心理需求而作出调整的问题。将“陌生化”理论应用于文学创作实践有三点意义:第一,提供了一种求异的表现视角;第二,提高了读者的阅读热情;第三,赋予了语言独特的魅力。接受者心理的趋向从根本上决定着陌生化关于文学的必要性。接受心理的另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能动的创造性。读者在接受一部文学著作时,头脑里不是真空,而是既有其他著作的印象,也有个人的秉性、性情、文化教养、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等,这些都在潜意识里左右着他对著作的接受取舍,从而形成一定的期待视野和接受定势。 三、提出并更新了许多文学范畴 如文学性、手法、陌生化、故事、情节等。什克洛夫斯基等人认为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是形式。第一,内容或材料从属于形式,它们仅是形式要重构或加工的对象;第二,著作存在的方式就是形式;第三,文学形式时时处在不断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著作不是对称的、封闭的整体,而是展开的动态完整;它的各个要素不是用等号或加号,而是用动态的类比和整体化符号联系起来的。文学著作的形式应当被感觉为一种动态的形式’。艾亨鲍姆的话有两层涵义:一就具体著作来看,应从总体结构把握、感受形式的变化,正是某一处细微的变化作用了著作整体形式乃至其艺术魅力,这其中已包含了结构主义诗学倾向;二,形式是开放变化的,形式作为一种动力因素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是文本形式上的创新与变异导致了文学代代相承而又代代不同,这作用到了后起的结构主义文学史观。 四、掀起一种文艺理论思潮 俄国形式主义直接作用了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形式主义在80年代传入中国,对破除“文艺为政治斗争服务”的僵化理论起到了增砖添瓦影响,并导致“文体学”探讨、“修辞论美学”探讨的一时兴起和繁荣。但随着90年代文化探讨的复兴,先前红火的“文体”“形式”探讨相对而言又处于边缘。 钱钟书在沟通中国批评传统与形式批评方面进行了出色实践。有论者认为《围城》在语言创造与文体创新上体现了陌生化准则,一方面大量比喻的使用,既体现了母语文化的深厚传统,又充满着经过现代意识过滤后的反讽性意味,大破中国文学袭常蹈故陋习;另一方面以“围城”为中心的象征主义话语系统的建构,突破了中国传统讽刺小说现实主义话语机制。另外中国朦胧诗和先锋派对形式主义的尝试也取得了积极成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内外学术交流增多,国外各种学术思潮涌进我国学术界的时间开始同步,俄语论文范文,这无疑使我国学者与国外学者交流更为方便。 俄国形式主义作为开拓思潮的早开之花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已经并将会成为西方文论的光辉一页! 参考文献: [1]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