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世纪下半叶,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改善了犹太人的社会法学地位,犹太人开始逐步接受俄国文化,并对其产生了一定作用,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涌现出一批卓越的人才。他们的艺术活动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俄国的文化生活。 须指出的是,一些犹太人在从事音乐活动时常用化名,并未公开其犹太出身。著名大提琴家、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约阿希姆・斯图切夫斯基在《犹太民间音乐家、他们的生活及作品》(耶路撒冷,1959)一书中写道:19世纪末期,东欧有4500~5000名职业犹太音乐家。别列戈夫斯基认为,20世纪初仅俄国就有3 000名犹太音乐家及犹太人乐队。无疑,这些犹太音乐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俄国的音乐文化。 (二)犹太民族音乐 上述俄犹音乐人从事的音乐活动可算为高雅音乐,主要在圣彼得堡、莫斯科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立陶宛等地的大城市中传播。尽管19世纪60年代的改革加快了犹太人融入俄国社会的步伐,但还是无法完全消除犹太人与俄罗斯人之间的种族隔阂。大部分犹太人仍旧居住在特定的地区,普通犹太人没有条件也没有兴趣去欣赏交响乐及歌剧,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家庭演唱和玩弄乐器,哈西德教派的犹太人非常喜欢拉小提琴以及在婚礼上演奏。特别是犹太人的宗教音乐,自古以来犹太音乐就与宗教有密切联系,《旧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在近代俄国,犹太会堂的合唱队和唱诗班是参与人数极广的音乐活动。敖德萨等地的会堂合唱队、唱诗班经常到立陶宛、白俄罗斯、波多利亚、沃伦等地进行演出,吸引了很多听众。 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唱诗班在声乐和演唱技巧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代尔・维尔纳・巴莱贝斯尔不仅有珍珠般的嗓子,是少见的抒情男高音,而且具有极强的表演能力和即兴技巧。他经常与合唱队一起到犹太人聚居区演出,星期六则在教堂祈祷。演出经常在大礼堂进行,不仅吸引了大批的犹太人,许多非犹太人也来听他的演唱。他还跟波兰著名作曲家莫纽什科(1819―1872)学习作曲,目前还保留着他的十来个曲子。20世纪前25年是俄国和东欧犹太会堂唱诗音乐的鼎盛时期,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尼桑・贝利德泽尔―斯皮瓦克是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他写了许多赞美曲、赋格曲,他将古代祈祷曲子与意大利歌剧世俗曲调及军队进行曲融合在一起,在弥撒音乐中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将意大利音乐引入犹太弥撒音乐中的还有耶路霍姆・加科通和贝察列尔・沙茨等人。意大利歌剧音乐首先是通过军乐队在广场和公园演出时传给宗教领唱人的,军乐队指挥中有一些犹太人,他们愿意演奏老百姓欢迎的集成曲。毫无疑问,这些集成曲就成了犹太宗教领唱者的原材料,在有意无意中融入宗教弥撒的圣歌中。 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唱诗班所创造的教堂音乐数量相当多,其中不乏精品,是犹太音乐的典范。为保护犹太民族音乐,俄犹音乐人做了大量工作。作曲家和音乐学家и.恩格尔是收集和改编犹太民族音乐的先行者之一。1901年ш.金兹堡和Ⅱ.马列克在搜集民俗创作的基础上,了民族音乐歌词文集。1908年,在圣彼得堡成立了犹太民族音乐协会,并很快在莫斯科、哈尔科夫、里加等城市建立了分会。协会作了大量的音乐教育、学术和出版工作。 二、雕塑和绘画 俄国犹太人进入雕塑和绘画领域是比较晚的,大约在19世纪中叶。他们大多来自于立陶宛、白俄罗斯或波兰,这与他们从小受到的熏陶是分不开的。马克・安托科利斯基(1842-1902)出生在立陶宛维尔诺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大家庭,从孩童时代起就跟随木雕家学习雕刻。维尔诺总督夫人发现了他的著作,决定资助他去大学深造。他成了第一个进入圣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的犹太人。1871年,他雕塑的《伊凡雷帝》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为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亲自看望他,并把这座青铜雕像放到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大作家屠格涅夫和美术评论家B.斯塔索夫也都给予极高的评价。沙皇和知识界对《伊凡雷帝》的一致肯定扭转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伊凡雷帝的传统看法,赢弱的、怯懦的、痛苦的新沙皇形象被各界人士所接受。为此,他获得了俄国科学院院士称号。随后的著作《彼得大帝》和《叶尔马克》表现平平。1877年的《濒死的苏格拉底》和1881年的《斯宾诺莎》两件著作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受到好评。从雕塑技巧上看,这两件著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安托科利斯基对俄国雕塑领域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他在对著作时代特点的把握和环境的心理诠释上都向前迈了一大步,在这方面他甚至超越了自己在美术学院的导师、俄国著名雕塑家H.皮缅诺夫。安托科利斯基为雕塑著作注入的新内涵,极大地冲击了亚历山大一世时代开始盛行的古典主义。1893年,安托科利斯基在圣彼得堡开始了新的创作,但因敢于塑造基督和俄国历史的英雄人物而遭到右翼媒体的攻击,被迫离开俄国,移居巴黎。1900年他在国际展览会上获骑士勋章,1902年死于德国,后遗体被运回俄国,葬于圣彼得堡犹太公墓。 安氏之后,伊萨克・阿斯克纳济(1856-1902)也进入圣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被派往国外继续深造,从事创作达四年之久,俄语论文范文,1885年返回圣彼得堡。阿斯克纳济创作了很多圣经题材的著作,并以《沙漠中的摩西》而获得科学院院士称号。 伊萨克・列维坦(1861-1900)是一位出色的犹太画家,19岁就显露出绘画才能。他的画风与圣彼得堡美术学院有所不同。他喜爱莫斯科郊外的大自然,他描绘的高高的天空、静静的小河、纤细的白桦树,拨动了俄国人的心弦。他的画没有任何派系的倾向性,人们甚至说他创造了“心灵深处的风景”。列维坦加入了巡回派画展协会,后转入俄国画家协会,俄语论文,在杂志《艺术世界》上著作。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一千余幅画。列维坦与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是同龄人,并且是要好的朋友,在一些方面受到契诃夫的作用。 从19世纪80年代起,犹太雕刻家开始在国家铸币厂任职,从事钱币的设计工作。 如果说安托科利斯基、列维坦等人是俄犹第一代艺术家,他们属于巡回画派代表的话,那么20世纪初,特别是1905年革命后俄国的文化氛围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艺术家在《艺术世界》、《金羊毛》、《阿波罗》等刊物上提出了新的审美口号,其实质是强调回到过去,即宣扬复古主义。画家、批评家亚历山大・伯努瓦更是宣扬要回到遥远的过去,回到古典主义。这一特点明显地反映在当时的建筑和肖像画上,犹太建筑师亚历山大・克莱因就属于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在雕塑中也开始盛行复古之风,民族木版画、木制玩具、圣像等都体现了这一特征,其代表人物是C.T.科年科夫和д.C.斯捷列茨基。在绘画中复古主义的代表人物是H.д克雷洛夫、C.IO.苏杰伊金、B.库斯托季耶夫。M.B.多布任斯基和T.卢科姆斯基常常去外省采风,寻找古代的遗迹,绘制东正教堂和犹太教堂的草图。 第二代俄犹艺术家中还必须提到两个人。一是JI.C。巴克斯特(1867-1924),他生于格罗德诺,中学毕业后进入圣彼得堡美术学院,1892-1895年在巴黎学习并从事创作。他经常在《艺术世界》杂志上著作,其精美的线条画受到广泛关注。巴克斯特为佳吉列夫在巴黎的芭蕾舞演出而设计的舞台布景赢得了国际声望,这是俄国艺术家首次在西方获得成功,而他设计的带有异国情调的女装甚至引起了俄国服装界的革命性变化。 另一位犹太艺术家M.沙加尔被称为圣彼得堡地平线上升起的新星。艺术学院毕业后,他也去了巴黎,在法国进步的作家和画家圈子中活动。他推崇塞尚的结构主义,但并未简单地抛弃当时比较流行的立体派,而是应用立体派简化形式的措施,把各种元素放到一个著作中,并把犹太模式贯穿于他的创作之中。尽管这种形式的结合在现实主义的绘画中是很难的,但沙加尔获得了成功。 与西方相比,俄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又由于长期的排犹活动,致使犹太艺术家没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作用了犹太人的艺术活动,很多人离开了俄国,其中有人去了德国和法国,有人去了美国,并成为美国新艺术的开拓者。在以色列,有大批来自俄国的犹太艺术家,其中很多是作为第一批拓荒者来的,安托科利斯基的学生鲍里斯・沙茨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实用艺术学校和博物馆,它们成为以色列艺术生活的中心。 责任编辑 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