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俄高师教育改革之比较[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将转型后市场经济下的中俄高师中的教师待遇、教师年龄结构、教师威望、教育与市场以及人才流失与保障五个方面进行了对比,以便我们摸索出一条更适合于我国高师教育发展的道路,为我国高师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高等师范教育��
  
  前苏联与我国同样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转型后,俄罗斯全面私有化,市场经济成为高师教育的主导;而我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关于高师教育,政府是在发挥市场机制影响的基础上,应用了宏观调控的手段。两国高师教育在两种体制下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情况。�
  
  一、市场经济下的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
  
  前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的各个领域中无论是社会意识形态还是价值体系都发生了变化。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快速过度与推广,国家制度的急剧变化以及经济危机的后果,带来了许多消极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俄罗斯联邦在其立国之初明确提出“教育领域优先发展”。但是直到现在,在俄罗斯的教育体系中专职教师仍很缺乏,且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持续下降,许多财政问题还没有解决。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在这样极其复杂的情形下发展得举步维艰。�
  俄罗斯虽然也很重视高师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政府在优先发展教育的影响方面显得软弱无力。虽然《2017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正式提出了“作为民族经济优先部门看待的教育现代化”总的方法,但是,高等师范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却没有被提及。这证明了高师教育无论是在俄罗斯的政治、科学、经济领域还是民族、文化领域,其地位都不高。这样,直接后果是专职教师的缺乏,而且这种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将市场机制全面引入高等师范教育系统的方法对高师教育带来严重的冲击。比如:它作用了年轻一代教师的教学和道德水平,而其自然的结果是作用整个国家的专业人才的发展,最终将间接作用整个俄罗斯国民经济的发展。�
  最近,在俄罗斯产生了不少对于师范教育激进的观点。其中观点之一就是:关闭师范大学。理由是: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状态下,俄语论文,需要节约预算资金,而大多数高师学生是靠预算资金来维持学业,他们毕业后却不到中小学任教。据有关方面统计,2017年,约2/3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没有进入中小学,许多人认为这样的投资属于无效投资。但是,实际上。过错不在于这些毕业生本人,也不在于师范大学,而在于政府。政府不愿意支付教师应有的工资。追其根本,正是“市场机制”使得毕业生不得不自由选择职业!�
  
  二、政府调控下的中国高等师范教育�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在招生、助学金、就业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国家对高等师范教育有政策倾斜,但是由于市场机制也被引入高师教育领域,致使高师院校招生规模计划性削弱,师范生毕业以后“包分配”的“优厚”待遇被取消,使我国高师教育一度出现危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在国家的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但是在市场竞争中仍然很脆弱。例如:在市场机制引入高校后,大学生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了师范生的“铁饭碗”,一些师范院校的师范类招生人数一度减少。师范院校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了招生规模――三级向二级过渡、中师向高师过渡、高师向综合类院校过渡等。这样的改组虽然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但是带来的负面作用却是使高师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质量大大下降、师范类专业缩水、非师范类专业的专业性不强。这些负面作用造成的最终结果是作用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的高师教育是危机与机遇并存。�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及时应对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危机,抓住机遇实行改革。2017年我国政府提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此政策把住了两道关口:一是高师教育专业的招生关口,实行零表录取,对这些学生免除他们的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二是把住进入基础教育阵地的关口,实行免费生毕业回到原籍从教十年以上的政策,国家保障每个免费生带编工作。“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现在属于试行阶段,结果如何尚待实践验证,但我们却实实在在看到了我国政府对高师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虽然我国高师教育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出现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高师教育面临的近况,即计划经济痕迹尚存,市场机制还没有发育成熟。我们要做的是摸索一条更适于我国高师教育发展的道路。�
  三、市场经济下俄中高师教育的对比�
  
  (一)教师待遇及师资培养经费�
  在俄罗斯由于教育拨款不到位,造成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严重短缺,一些州的教师工资没有及时发放,导致很多教师怨声载道,教师在私立学校兼职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势必会对俄罗斯的教育带来不良作用。根据2017年9月1日的调查数据显示,俄罗斯的大学教授的月工资约为6 000卢布(相当200美元),新教师的工资为每月3 500卢布(相当于120美元),低于社会工资水平的最低限度。此外,俄罗斯的办学条件也有很多问题,校舍、供水设备、供暖设备等都需要修缮,但是在俄罗斯这些情况都没有得到解决。低劣的办学条件以及政府没有兑现对教师的社会保障和优惠条件的承诺,致使教师的经济地位降低。大学生的学习条件需要改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因生活助学金极低――每月600卢布(相当于20美元)而不得不半工半读,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与未来的教师职业毫不相干的。而且本应免费的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并未因支付学费而享受到任何专门的优惠。现在,俄罗斯的师范大学与其他高等院校一样,除了预算内的招生名额外,关于其他有意向就读于师范大学的学生已实行有偿招收。�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在国民经济12类行业中,教师的平均工资一直在倒数第一位至第三位之间徘徊,而来自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年间,俄语专业论文,我国教师工资明显提高,大学教师工资增长17.8倍,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10.9倍。《生活》杂志载文介绍,2017年工资改革,一位有28年工龄的中学高级教师工资长了600元(相当于75美元)。这样,这位教师的实际工资已经达到了1 800多元(相当于225美元)。我国与俄罗斯相比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在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和学习资金上国家却以各种形式给予补贴,以笔者所在的学校――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学校给每位师范类本科生每月生活补贴74元钱,而且师范教育各专业的学生还享受专业奖学金(一等奖每生每年700元,二等奖每生每年600元,三等奖每生每年430元)。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家在高师学生的奖学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如: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奖励现金8 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一次性奖励现金5 000元;高校国家助学金,共分三等,一等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3 000元,二等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2 000元,三等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年1 000元。��⑤�据有关人士统计,奖学金比例非常之大,超过1/3以上的学生都能获得。�
  
  (二)教师年龄结构�
  由于俄罗斯的师范大学取消了定向招生制度和对来自农村地区青年的优惠政策,中小学没有年轻教师流入,导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有外语才能的年轻人进入私立企业当翻译,导致俄罗斯外语教师缺乏;许多数学老师都到银行从事计算机技术工作,导致数学教师缺乏;甚至于莫斯科的许多体育老师去做“夜间俱乐部”的保安,为的是获取更多的收入。其后果是,学校教师人员编制不齐全、年龄结构失调,教师队伍呈现出持续“老化”的态势,平均年龄已超过50岁。�

  在我国,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定向招生制度和对来自农村地区青年学生的优惠政策也一度取消。但是政府及时地觉察到取消二者带来的弊端,于2017年提出对北师大、华东师大、陕西师大、东北师大、西南大学五所部属院校试点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对报考这五所院校的师范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规定农村学生“哪来哪去”,毕业后必须从事师范教育工作10年以上,如果学生违约将会赔偿价格不菲的违约金,且在违约学生的诚信档案里也会多了一条“不诚信”。我国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主体,教师队伍总体上呈年轻化态势,年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2017年,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分别占45%,57.9%,59.2%;4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占71%,86.4%,90.1%。
  �
  (三)教师威望�
  俄罗斯教师的威望急剧下降。导致教师教育威望下降有诸多原因,在社会巨变的大背景下,师资质量下降、工资没有保障是最主要的原因。据统计,中小学对近几年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满意度仅达25%。国家经济状况恶化,导致教师经济地位的下降,也是教师职业威信下降的原因之一。教师职业不吸引年轻人,希望进入国家师范大学学习的人数减少了,师范大学无法与那些培养律师、经济师、教练等“赢利”专业人才的国立和私立大学竞争。�
  在我国教师成为职业期望值和声望最高的职业之一。2017年中国科普探讨所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我国公众在希望子女所从事的职业调查中,教师的期望值最高,医生居第二位、科学家居第三位。在职业声望方面,公众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最高,科学家的职业声望居于第二位,医生居第三位。此次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18~69岁的成年公民,范围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回收有效样本8 570份。�
  
  (四)教育与市场�
  由于整个俄罗斯社会的巨大变化,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的进程对学校产生了深远作用。国家减少了对高师的财政支持,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流失严重,高等师范大学被迫调整自己的工作,它们开始面向教育、服务市场。高师的大部分经济利益转移到市场领域,一贯在政府扶持下的高师突然面向市场,其后果是高等师范大学在经济领域缺少独立性。并且俄罗斯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学保证高师的经济地位,所以高师教育更多的是在失控状态下由市场独立运作的。�
  在我国,高师教育发展虽然依赖市场经济的调节,但同时更加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我国政府针对引入市场机制后出现了如教育公平与结构均衡等问题,应用宏观调控手段,如“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大量招收西部和农村学生,规定他们回原籍工作,这样解决了农村与城镇的教育异同。据《北京青年报》载:今年是北师大首次招免费师范生,数学、中文、化学等12个专业面向甘肃、新疆、宁夏等14个省、市、自治区通过高考提前批次统招450人,由于生源情况较好,实际扩招了21人。这批新生力量,使北师大的农村生源比例显著增加,此前三年,北师大农村生源比例为29.8%,今年一跃达到了54.1%。�
  
  (五)高等师范院校人才流失与保障�
  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出现全面危机,虽然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定:国家应当保证每年的教育经费不少于国民收入的10%。但是由于经费缺乏,实际拨款只占国民收入的4.8%~5.4%。国家对教育财政拨款执行的是“剩余准则”,这使俄罗斯的教育由于教育经费短缺而陷入困境。教师工资太低、办学条件恶劣等诸因素的存在,致使教师的经济地位降低、教师职业威望降低,教师队伍人才流失,教师跳槽现象严重。许多有经验的大学教师因为经济原因,被迫从事商业或其他领域的活动;一些年轻的优秀教师选择到国外就业;大部分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不愿进入中小学,更不用说去农村学校从教。人才流失的情况非常严重。不论是有经验的大学教师,还是初出茅庐的优秀青年教师,或是那些刚刚毕业的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们,他们很多都迫于教师极低的工资以及农村艰苦的日常生活条件,或自己创建企业,或变换职业,或迁居国外。这样,俄罗斯的高师院校的人才得不到保障。�
  为防止教师流失情况发生,我国政府出台各种政策保障教师的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关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进入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强制师范生从教农村。比如“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中就规定:来源城镇的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从事义务教育2年,来源农村的回原籍工作10年以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俄罗斯高师教育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转型后的俄罗斯在教育领域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国家减少了对高师的财政支持,市场成为主体,高师教育是在市场运作之下进行的。这样,导致了教师的待遇低、培养经费严重短缺、高师人才流失严重、教师年龄结构失调、威望下降等情况的出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师教育更多的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行的,虽然目前出现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计划经济痕迹尚未彻底根除。我们应当吸取俄罗斯的教训,避免市场调节失控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一定要遵循规律办事,防止政府调节过头的情况发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制度某些层面处于新旧交替的二元状态,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我们不能把高师教育看作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和个人行为。政府部门一方面应该利用市场竞争机制,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建立教师的准入、考核、淘汰机制,另一方面还应该强调自己的义务和责任,通过公共财政干预机制来调控教师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师职业的地位和吸引力,保障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教育专业,鼓励他们毕业后到“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学任教,以促进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H•X罗佐夫著,张星男译.俄罗斯的教师教育:过去与现在,大学探讨与评价,2017,(1).�
  [2]王义高著.俄罗斯教育10年变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