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融入全球进程呢?俄罗斯算东方还是算西方,算欧洲还是算亚洲,是融入欧洲还是走向亚太,俄语论文题目,俄罗斯的外交是向东还是向西?俄罗斯外交走向是大西洋主义还是斯拉夫主义,抑或是欧亚主义?--这不仅是俄罗斯高层多年来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时常让俄精英层和民众纠结的话题。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俄各界再次热议“路在何方?” 关于这个问题,俄罗斯各界人士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莫斯科大学的教授、文化学者弗拉基米尔·叶利斯特拉托夫说,“近几年来,我们领导人所做出的一个重要决定就是组建俄、白、哈关税同盟。让我们看看,欧盟现在在走苏联的道路,他们在建经济联盟,而我们应该向东方看。”鲍利斯·斯莫尔金则说,“我更亲近于西方,西方代表文明。” 俄罗斯战略略论师伊戈尔·尼科拉耶夫则称,“俄罗斯的未来在北方,就是说介于西方和东方之间。我们应该从西方拿来先进的市场经济工具,从东方拿来进行经济改革的专业性和责任感。然后,再在其中加入我们自己的东西。” 俄始终纠结于东西和欧亚之间 其实,“我是谁?”“俄罗斯应向何处去?”这些问题几百年来一直在困扰着俄学术界和外交界。 有人喜欢拿出俄罗斯国徽来形容俄外交走向,国徽上的双头鹰分别雄视东西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蕴涵着俄罗斯国家兼有东西方文化的渊源。 也有人用俄罗斯地图来解读俄罗斯人性格,地跨欧亚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俄罗斯“既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亚洲”。 尽管自然地理环境对俄罗斯精神的生成有着重大的作用,然而,其精神特征的形成,则取决于俄罗斯人的历史实践。实际上,在俄罗斯历史上,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两种因素一直在相互角力,俄罗斯则在这两股世界历史潮流的角力中不断选择着、摇摆着。在这种选择和动摇中,二者有时和谐,有时又尖锐对立,反映着俄罗斯精神兼容东西方文明的实质和存在于其中的两种文明的悖论性。 从叶利钦的“大西洋主义” 到普京的“新欧亚主义” 苏联刚刚解体后,很多急于“告别过去”的俄罗斯人一心向往西方式的民主自由和市场经济,自由主义和“大西洋主义”来势汹汹。那时,叶利钦颇为信任的俄“自由化之父”盖达尔曾声称,“俄面向西方是唯一理智的选择”,并“要用最资本主义的方式改造俄罗斯”。当时,俄罗斯奉行“一边倒”外交战略,西方的经济援助却口惠而实不至,俄罗斯人在失望之余开始反思和批评“大西洋主义”。 在“向西”受挫后,叶利钦在“欧亚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开始调整其外交战略,开始推行“双头鹰”外交,并任命“东方学家”普里马科夫出任外长,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 而普京自1999年12月31日从叶利钦手中接过俄罗斯的权杖之后推出了“普氏外交风格”。普京吸收了“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欧亚主义”的合理因素,但又超越了三大社会思潮的特点,最终形成了“普京氏的实用主义外交”,普京确认俄罗斯是“欧亚国家”,强调俄罗斯属于“欧洲文明”,但坚持“俄罗斯思想”和俄罗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价值观”,其核心就是把俄罗斯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力图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 在“9 · 11事件”后对小布什示好受挫、让梅德韦杰夫与奥巴马搞“关系重启”几近搁浅之后,普京再次把目光真正地投向了亚太地区。普京2017年10月4日在俄《消息报》上亲自撰文所说的“欧亚联盟”,则更能说明普京的“新欧亚主义雄心”了。普京称,于2017年启动的俄白哈统一经济空间“不仅对这三国,俄语论文网站,而且对前苏联地区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对普京的这一举动,俄政治经济学家拉祖瓦耶夫称,“其实,新欧亚主义是唯一一个能够团结原苏联空间的统一概念。要不了多长时间,俄罗斯将通过欧亚主义最终实现普京的强国梦。”但不知,普京的这个“新欧亚主义”能不能帮俄罗斯人彻底从对东方和西方的纠结中最终解脱出来。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