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改革与俄罗斯文化的近代化[俄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俄语论文 责任编辑:阿米更新时间:2017-05-20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在俄国的历史上彼得大帝改革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他的改革被称为“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它对俄罗斯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作用。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彼得大帝 社会改革 俄罗斯文化近代化
  
  文化是人类生活中一切活动所创造的总和。自从有了人类社会,文化便产生了,并且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虽然有一定的反复,但是这种变化的总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尤其是在社会发生改革、演变和革命时文化的变化会加速。每个国家的历史上都出现过改革和革命,不管在其他领域有何结果,文化领域总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在俄国的历史上,彼得大帝的改革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他的改革被称为“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它对俄罗斯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作用。彼得大帝把俄国带入了近代社会,他的改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当时及后来的俄国都产生了重大意义。
  在彼得之前,俄国是一个落后的欧洲边缘国家。历史上,俄罗斯的前身基辅罗斯曾是欧洲文明的一部分。在中世纪早期,基辅凭借其与君士坦丁堡帝国的关系,而在黑海贸易中起过举足轻重的影响。但古罗斯的衰落使其与近代俄罗斯之间出现了断裂。这其中,又尤以十三世纪蒙古的征服对俄罗斯的作用最为巨大。一方面,金帐汗国的统治实际上促使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新势力的兴起与走向统一。另一方面,蒙古统治切断了俄罗斯与欧洲的传统联系,使其错过了欧洲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波发展,而且从此以后游离于欧洲主流之外至今。后来俄国虽然摆脱了蒙古的统治,但她从此也成了一个同时兼有欧洲性格和亚洲特征的国家。当彼得大帝承袭帝统的前后,他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局势:在欧洲,与其他国家相比,俄国经济和军事落后太多;在北欧地区,瑞典作为区域强权威胁着俄国的生存与发展;南方的奥斯曼帝国虽衰尤大;向东扩张遭到了中国的康熙大帝的强有力的阻击。因此,从小就有着远大抱负与坚强意志的彼得大帝在亲政后下决心向西欧学习就是势所必然的了。
  一、彼得大帝在各个领域的改革方法
  1.在中央,他废除贵族杜马,设立参政院,在地方,设省制以承担区域管理职能。在用人制度上,颁布“官职等级表”,将文武官员分成14个等级,按功晋升。这一举措打破了过去一贯按门第论资排辈的传统制度,使一批饱食终日、很不称职的旧贵族丢掉了官职,而让一批出身“贫贱”却精明能干的人受到提拔和重用。彼得一世在行政体制方面的上述改革,改变了以前俄国行政体制呈现的原始和粗陋的职能混乱状况,使中央政府体制开始了由混合型向科层型的转变,使俄国初步迈开了实现近代社会政权组织的职能分化和规范管理的步伐。同时,俄国开始了其走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缓慢而曲折的进程。
  2.在经济上,彼得大帝利用国家的力量大力发展工场手工业,使俄国的手工工场由原来的21个发展到将近240个;采取各种奖励办法扶植工商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工矿业,一批像乌拉尔、彼得堡这样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发展了起来;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扩大对外贸易,积累资金,有的工业品,不仅能够满足本国需要,而且能够向国外输出。同时,彼得一世还征召数以万计的农奴开凿运河、建设通商口岸,发展集市贸易,扩大国内市场;通过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奖励输出限制输入等政策,保护本国工业,发展对外贸易。在彼得一世执政末期,俄国年输出额达到420万卢布,出现了流通的增长和顺差。
  彼得一世在经济方面的改革,虽然主要是围绕着军事目的而进行的,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使俄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俄国工场手工业,从技术水平、组织机构到生产规模看,与西欧工场手工业并无多大区别。所不同的是:西欧国家使用的是雇佣劳动,俄国使用的是农奴劳动。尽管由于此时俄国的工场手工业还不完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但是,它毕竟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成分,在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在军事方面,彼得一世模仿西欧军制改组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俄语论文,不断改进武器装备,建立了一支由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四个兵种组成的正规陆军,从无到有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国成了跻身于波罗的海海上强国之列。彼得还建立各种军事院校,培养出一批自己的军事技术人才和指挥人员。经过改革后的俄国军队,一改过去的落后面貌,成为欧洲诸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俄国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武力和战争来打破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彼得一世在军事方面的改革,在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4.彼得一世对意识形态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宗教领域,彼得一世采取各种方法对教权进行限制,使教权完全服从于世俗政权。在文化领域,彼得一世改用儒略历,改革斯拉夫文字,翻译出版西方作品;在教育方面,为了培养俄国自己的专门人才,彼得一世建立起了一系列世俗学校:算术学校、造船学校、航海学校、炮兵学校、医护学校、工程技术学校、矿业学校及海军学院等。此外,彼得一世还先后创立了俄国的第一个印刷所、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图书馆、第一个剧院。1703年,创办了第一份全俄报纸――《新闻报》,彼得一世亲任主编。1724年,开始筹建科学院。这一切,在俄国文化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生活方式上,为了建立文明的社会风尚,彼得一世对陈旧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如提倡西欧的服饰、礼仪,要求俄国贵族剪掉长胡子、脱下长袍改穿西装,等等。经过几十年的倡导,俄国上层终于培养出了优雅的风度。彼得一世对数百年来陈腐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的改革,不仅配合了其他方面的改革,而且对俄国生活方式的文明演进起了很大的推动影响。
  二、彼得大帝的社会改革关于俄罗斯文化近代化的作用
  “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所发生的、不打破现存制度的变化或改造叫做改革。在社会实践和理论方面所进行的,具有某种进步意义的变革和改良均属改革”。
  从广义的角度看,社会转型又是一种文化转型,社会的近代化也就是文化的近代化,是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整体变革。它包括城市社会、礼俗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彼得一世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上述改革,使俄国逐渐欧化,社会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化层面呈现出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诸多端倪。正因为如此,俄语论文范文,彼得一世的名字与俄国近代化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时期的文化受16和17世纪以来文化世俗化趋势的作用,教会特权地位进一步降低,世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创作活动更加人性化,民族封闭性进一步被克服。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俄罗斯文化近代化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俄国本来是一个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但经彼得改革后,俄国就倒向了欧洲文化系统,而且学习欧洲也成了以后俄国几个世纪的发展战略。俄国文化虽然是自成体系的,但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可以算作欧洲文化的一部分。俄罗斯文化领域出现的柴可夫斯基、门捷列夫、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等都是代表欧洲文化的大师级人物。
  2.彼得大帝的皇权强化进一步为俄国树立了专制主义的传统,使农奴制在俄国更加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相对应的是,俄国的民众自然也就多了一层服从权威的奴性。而俄国贵族,一方面是有优雅的欧洲趣味,一方面又是残酷无情地靠剥削农奴而生活的。《安娜・卡列尼娜》、《罪与罚》、《死魂灵》等俄罗斯文学名著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思考。
  3.彼得大帝的现代化改革终究是强加到俄国身上的,这就使他的西化政策在本质上是一种生硬的嫁接,也造成了俄国社会从经济到阶层再到文化的普遍的二元对立。俄罗斯文学中为什么会出现“多余人”的形象?其原因就在于这种生硬的嫁接培养出的精英既不是俄国农村所哺育的,又从根本上不是西方的,他是文明转变失败的几个最重要的典型之一。彼得大帝的出发点当然是为了推动俄国的近代化,但他的改革毕竟是这样一个无所适从的历史的开始。
  诚然,从社会转型的实质意义来看,彼得一世改革不是为了消灭农奴制、迈入资本主义,改革也没有完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式转型。但是,彼得一世的改革毕竟为俄国注入了某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提高了俄国的国际地位,掀开了俄国的近代史的篇章。从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上看,彼得一世的改革无疑开启了俄国近代社会的大门,推动了俄罗斯文化的近代化。
  
  参考文献:
  [1]王亚民.文化理论与俄罗斯文化史[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0.
  [2]李伟.评价彼得大帝的改革[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
  [3]赵鲁臣.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施政对比略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5).
  [4]张宗华.传统与现代的较量――彼得大帝改革的双重效应[J].湖北大学学报,2004,(3).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