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国有公司改革 千年之交,普京接替叶利钦上台执政,既不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不再搞照抄西方模式的自由化的激进经济改革,而是走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与俄罗斯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改革道路和模式,即第三条道路。俄罗斯应遵循这样的准则:“需要国家调控的地方,就要有国家调控;需要自由的地方,就要有自由。”[6]俄罗斯终于开始走出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一以贯之的由政府总揽一切的传统,强调民主和自由,以及与之相应的政府经济职能。从国际视野来看,普京的第三条道路同英国布莱尔的政策一样,突破了传统的“非左即右”的极端观点,而是务实灵活,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普京曾经在1999年指出,尽管私有化存在种种问题和错误,但是它为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因此不应该谈重新分配俄罗斯资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其任期内,普京强力打击寡头。这表明普京在继承叶利钦私有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基础上,努力纠正其前任改革失误的地方,开始塑造一个良好的经济体制。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经济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 普京任内国有公司的产权改革表现出“大小有别”的政策。关于中小国有公司,继续推进私有化,主要特点有两个:(1)对象只能是非战略性公司;(2)行为规范化。2004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俄罗斯有961家公司实施了私有化,其中单一制国企929家,私有化公司占国企总数7.3%。 对处于能源等关键领域的大国有公司,俄罗斯则表现出再次国有化的行为,同时利用行政权力扶助国企实施资源、市场和资本扩张。2004年12月联邦政府裁定拍卖尤科斯属下尤甘斯克油气企业76.79%的股份以抵偿偷逃税款,最终购买者为国有独资的俄罗斯石油企业;2017年9月联邦政府控股的天然气工业企业以131亿美元收购西伯利亚石油企业72.6%的股份。通过强力打击能源和金融领域的寡头,以“尤科斯事件”为分界,俄罗斯政府在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领域通过国有化保证了对能源工业的控制力。曲文轶(2017)[7]指出,与传统的强制性无偿征收不同,这次的国有化是在经济补偿基础上的自愿交易,2017年6月俄罗斯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借助于资本市场完成了股票交易,成功实现了国家对“天然气工业”企业的所有权控制。从后果来看,再国有化不仅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降低了国内供应价格,而且还帮助俄罗斯通过国际能源市场获取了巨大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利益。曲文轶进一步指出,在具有国际战略意义的自然垄断领域,国有制比“私有化/保持距离型”的依法规制或许能够更有效地体现国家意志。为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必须要在国有制的低效和国家战略利益之间作出权衡取舍,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如何完善国有公司管理将是决定俄罗斯战略产业政策演变的关键因素。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思路,如果从全球开放竞争的角度出发,打破垄断引进竞争就不是必然的最优选择。 2017年以来,俄罗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国家集团企业”的建立[8]。2017年4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俄罗斯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迫切任务,倡导组建专门的集团企业来完成这一任务。普京指出,在原子能、航空、船舶、通讯、微电子等高科技领域,俄罗斯正在丧失领先地位,必须集中国家资源快速发展这些关键技术领域,国家集团企业正是实现这些“赶超”任务的主力军。国家集团企业的成立重新确立了国有经济在战略经济领域的主体地位,俄罗斯国有经济比例表现出明显的提高趋势(如表1所示)。 2004―2017年俄罗斯国有经济比例结构变化趋势表[10] 王伟(2017)[10]指出,俄罗斯2017年4月以后建立的国家集团企业,按职能及行业特点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以国防科研和军工制造为主的集团企业,这是主体部分,包括联合航空制造集团企业、联合船舶制造集团企业、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企业和俄罗斯技术工艺集团企业;(2)职能相当于政府原管理局的集团企业,如原子能集团企业;(3)负责具体建设项目的集团企业,是政府在特定时期为完成特定任务而专门设立的,如公共住宅经济改革支持基金;(4)金融机构:外经和发展银行。在运行上,国家集团企业对最高权力直接负责、可以快速重组国有资产;从法学上,国家集团企业跨越了政府和公司的界限,处于政治与经济、政府与社会、计划与市场、国家权力与利益集团的交界地带,因此,在实现重大发展战略上拥有一系列便利。但是,关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俄罗斯来说,建立权力如此之大的国家集团企业,肯定会引起争议,如经济部就以违背市场经济准则为由反对将众多公司纳入俄罗斯技术工艺集团企业内,反对力量的强大使得普京未能在其任期内签署俄罗斯技术工艺集团并购法案。 目前,俄罗斯政府持有本国约5 500家公司的股份,政府直接和间接控制的公司占俄经济总量的45%~50%,这一比例远高于全球30%的平均水平。据报道[9],201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又让俄罗斯面临了新的经济压力,使俄近十年来首次出现赤字财政。据俄财政部透露,俄未来三年都将是“赤字财政”。与此同时,俄国内银行和公司所欠的外债仍高于4 000亿美元,这让俄高层感觉到了资金短缺的压力。2017年10月6日,总理普京亲自主持了“2017―2017年俄联邦财产私有化问题”专题会议,普京明确表示:“应当将私有化看做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该进程应当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吸引额外投资、优化竞争环境。” 俄有关官员透露,政府将于近期出台2017年联邦财产私有化计划,并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出售港口、机场、船运和石油行业企业的股票。普京特别强调,在俄新一轮私有化进程中,联邦财产必须按“实际市场价格”出售,“而不能打任何折扣”。 三、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有公司改革过程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启示: 第一,现代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落后国家政府在竞争中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前苏联时期,为了迅速缩小与经济强国的差距,走上集中计划体制,并建立起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地位的国有公司,但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快速发展后,在效率和创新上逐步落后于发达国家。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不想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扶持起了一批金融工业寡头,以图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相竞争,不料却引起寡头势力过于强大的负影响。于是普京又开始打击寡头,对能源等战略领域重新国有化,因而组建国家集团企业,还是为了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能有话语权。正如曲文轶(2017)所指出的,在具有国际战略意义的产业领域,国有制比“私有化/保持距离型”的依法规制或许能更有效地体现国家意志。为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必须要在国有制的低效和国家战略利益之间作出权衡取舍。 第二,就公司组织形式来说,股份制已经成为主要组织形式。如俄罗斯技术工艺集团企业属下的400多家公司全部采用股份制这一现代公司的法学组织形式,进入到新集团的国有单一制军工公司都被改组为股份制公司。 第三,从叶利钦的私有化,再到普京对能源和军工等战略产业的国有化,再到2017年联邦财产私有化计划,反映了俄罗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政府经济职能的曲折探究。关于落后国家来说,要想尽快实现“赶超战略”,动用国家资源,采用“有形之手”是难免的,关键是这只“手”的力度的合适。在赶超过程中,要依靠“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双重调节影响,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建立能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经济的法治化程度,制定能够引导微观公司的产业政策,这样才能调动全民族的创新积极性,从而实现“赶超”战略。在这种前提下,国有公司只能居于特殊的战略领域,而不是占据绝大部分经济领域。 参考文献: [1]金雁,秦晖.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2]董晓阳.俄罗斯官僚资产阶级是如何形成的[J].东欧中亚探讨,1998,(6). [3]李建民.俄罗斯金融寡头暨官僚资本主义探源[J].东欧中亚探讨,1997,(5). [4]汤洵.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绩效略论[J].学术交流,2017,(10). [5]张春萍.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绩效略论[J].俄罗斯中亚东欧探讨,2017,(4). [6]许新.普京经济政策的第三条道路[J].东欧中亚市场探讨,2000,(3). [7]曲文轶.分析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的新动向:强化国家对自然垄断的所有权控制[J].俄罗斯中亚东欧探讨,2017,(2). [8]邢广程.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9]关健斌.俄罗斯要搞新一轮私有化[N].中国青年报,2017-10-18. [10]王伟.俄罗斯的国家集团企业:建立与运行[G] //邢广程.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责任编辑 张喜欢] ,俄语论文网站,俄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