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清时期,安徽书院数量众多,学人辈出,高等教育发达,在全国处于前列。然而,进入近代以来,安徽高等教育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清末尚能跟上全国发展的步伐,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就落后于全国发展的平均水平。本论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措施论为指导,应用历史探讨法和文献法探讨1898-1938年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并研讨其发展缓慢的原因。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受政局作用最为直接,因此,本文参照近代政局演变,将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1898-1938)分为三个阶段。1898-1911年为清末安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1911-1927年为北洋政府阶段、1828-1938年为南京国民政府阶段。1898年,安徽省城安庆建立第一所官办近代高等学校--安徽求是学堂,标志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安庆随后爆发革命并独立,安徽各高等学堂全部停办,安徽高等教育中断,此阶段为清末安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此阶段安徽建立各种高等学堂12所,高等教育能够跟上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1912年,安徽社会精英创建私立江淮大学,1914年,因经费缺乏,被政府接收,改为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6年,安徽公立法政学校被军阀解散,安徽高等教育再次中断。此阶段为北洋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此阶段安徽高等教育滑入低谷。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建立,到1938年日军占领安庆,安徽大学停办,安徽高等教育再次中断,此阶段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通过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及其作用因素的略论,可以发现徽商转型失败导致安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皖系”军阀的黑暗统治、安徽文人的分裂和派系斗争是导致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徽商以“亦儒亦商”为特色,其好“儒”主要是为了接近官府,获得政府垄断资源,其本质是以政府为依托的红顶商帮,其经商本质是为了“儒”,赚钱从儒读书,科举从政。徽商经济上的成功更多归功于其跟官府联系密切,而非市场反应灵敏。近代安徽政局混乱、政府权威崩溃,对社会控制力下降,依赖政府的徽商发展受限,其近代化转型不利。大浪淘沙剩下的徽商大多逃离母省,到津沪等经济中心发展,导致安徽近代经济发展远不如明清时期在全国中的位置。徽商转型失利导致安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致使安徽社会贫困,政府财政枯竭,直接导致高等教育发展缓慢以至停顿,1912年以后安徽历次高等教育发展受困事件背后都有经费限制的因素。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在中国近代史中举足轻重,但以倪嗣冲、张勋为代表的“皖系”地方军阀政治上保守,是民国三次封建复辟的核心力量。他们不关心安徽经济发展,设置层层苛捐杂税,严重抑制了安徽近代经济的发展;他们鄙视新教育、留念旧式教育,任意削减教育经费和压缩教育行政人员和编制;他们扩军备战、争夺地盘,巨额军费极大挤占了教育经费,导致高等教育发展陷于停滞,是此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安徽政局仍然动荡,社会混乱,是此阶段安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直接因素。安徽地处江淮之间,南、中、北区域异同明显,为南北政治、军事要冲;安徽省会安庆和重要经济中心芜湖位于全国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之间,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不能提供全国性发展平台。因此,安徽文化有政治化倾向和派别冲突的特点;安徽籍知识分子分裂为国家级精英和省级精英,国家级精英如胡适、陈独秀、陶行知、朱光潜等离开安徽,选择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全国平台发展;光明甫、姚永概等省级精英在省内平台发展。国家级精英和省级精英对安徽高等教育的主导权之争、省级知识派别之间的矛盾也严重制约了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安徽 近代高等教育 发展缓慢 徽商 皖派军阀 安徽籍知识分子
中文摘要4-6 Abstract6-12 第一章 绪论12-32 一、探讨缘起与探讨意义12-15 (一)探讨缘起12-14 (二)探讨意义14-15 二、相关概念界定15-21 (一)高等教育15-20 (二)近代20-21 三、学术探讨之回顾21-24 四、探讨措施24-26 五、探讨内容与探讨框架26-29 六、探讨创新和不足29-32 (一)创新之处29-30 (二)探讨不足30-32 第二章 清末安徽高等教育的发展32-72 一、安徽高等教育近代发展的基础32-37 (一)明清时期安徽高等教育概述32-34 (二)安徽明清时期高等教育发达的原因略论34-37 二、安徽求是学堂的建立和发展37-46 (一)邓华熙与安徽近代改革37-39 (二)创办求是学堂39-46 三、严复与安徽高等学堂改革46-53 (一)从安徽大学堂到安徽高等学堂46-49 (二)严复与安徽高等学堂的改革49-53 四、清末安徽高等教育发展基本状况53-62 五、清末安徽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因素略论62-72 第三章 北洋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的发展72-91 一、高等教育发展环境概述72-79 (一)政治环境72-77 (二)经济发展环境77-78 (三)社会文化环境78-79 二、私立江淮大学的创办和发展79-81 (一)私立江淮大学的创办80 (二)私立江淮大学的教学和管理80-81 三、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的建立和夭折81-85 四、北洋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85-87 五、北洋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因素略论87-91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的发展91-136 一、安徽大学筹办91-106 二、安徽大学的建设与发展106-129 (一)刘文典的建设与被免职107-109 (二)程天放的整顿与驱程风潮109-112 (三)王星拱的改革与风潮112-117 (四)杨亮功的改革与被驱逐117-121 (五)程演生、傅铜与安徽大学的发展121-124 (六)李顺卿与安徽大学的夭折124-129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因素略论129-136 第五章 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作用因素略论136-148 一、近代徽商转型失败导致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缓慢136-140 二、“皖系”军阀严重阻碍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140-143 三、安徽文人集团的分裂和派系斗争限制了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143-148 探讨结论与展望148-150 一、探讨结论148 二、探讨展望148-150 附录150-175 附录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大事记(1898-1939)150-158 附录二:安徽求是学堂章程158-159 附录三:安徽法政学堂章程159-164 附录四:法政专门学校规程164-166 附录五:安徽省立大学组织大纲166-169 附录六:安徽省立安徽大学董事会章程169-171 附录七:安徽近代高校历任学校负责人171-172 附录八:北洋政府时期安徽军政长、民政长、教育长172-174 附录九: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徽省长、教育厅长174-175 参考文献175-185 一、民国时期的报纸、杂志175-176 二、教育年鉴、资料汇编、回忆录176-178 三、论著178-181 四、学位论文181-182 五、期刊论文182-184 六、英文文献184-185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的学术成果185-186 ,西班牙语论文,西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