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翻译初探[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该篇论文的导论部分,西语论文范文,笔者首先对鲁迅重新进行了人生定位:即鲁迅通过他的创作和翻译实践着他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学(文化)、思想的启蒙家、探究者的人生价值。关于他在改造国民性、引进西方先进思想、改革白话文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固然值得我们肯定,但如果因为这些成就就把鲁迅的个人形象抽象化、神圣化,西语论文,显然有失偏颇。他孜孜不倦的探究,在为后世思想、文化、语言、文学的发展铺路。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鲁迅的一些思想观念被后人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下来,还有一些部分同样也会因为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轨迹准则问题而被沉淀--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任何一个开拓者在其探究之初就做好了被历史淘汰的准备。但终不忘作为一个探究者的使命和信念--“冀于将来有万一之希望”。 第一章,从对鲁迅百年探讨的回顾与总结看鲁迅翻译探讨。对鲁迅探讨及鲁迅翻译探讨分别进行了归纳、梳理和分类。并提出了本文的理论视角,即主要从译介学的角度来探讨鲁迅翻译。 第二章主要围绕鲁迅心中的“两杆秤”展开略论,“一杆秤”的两端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与西方文化(文学),“另一杆秤”即对于鲁迅对异域文学的选择看中的究竟是其文学性还是社会功利性?二者之前有没有关系?本章第一节,策略与操作--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及与“硬译”策略的关联。将透过鲁迅的表层态度还其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本来面目,以及他采取表层态度的原因,并略论他的这种态度与其翻译思想是否有共通之处。第二节对于鲁迅对异域文学的选择,主要集中在略论鲁迅选择不同类型的文学著作的原因上。 第三章是主体部分:鲁迅翻译的三个时期及其翻译方式。第一节,“直译”和“硬译”的区别--以《苦闷的象征》几种中译本为例。对鲁迅的“直译”和“硬译”做一个澄清和区别是非常必要的。鲁迅翻译探讨者都承认“硬译”是鲁迅翻译方式中非常独特的翻译现象,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讨论相关问题时,往往将“硬译”概念化、抽象化,并没有给读者以一个形象、直观上的认识。鉴于“直译”、“意译”的翻译方式已经被人们广泛探讨并熟知其翻译形态,在原著和译本的对照中,比较容易得到相关的感性认识。因此,将“硬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10;I046
【目录】:

致谢3-6

中文摘要6-8

Abstract8-9

导论 鲁迅的“中间物”意识和他的探究精神9-12

第一章 从对鲁迅百年探讨的回顾与总结看对鲁迅翻译的探讨12-26

第二章 “不看中国书”与“别求新声于异邦”26-41

第一节 策略与操作--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及与“硬译”策略的关联26-33

第二节 文学性还是功利性?--鲁迅对异域文学著作选择的目的33-41

第三章 鲁迅翻译的三个时期及其翻译方式41-80

第一节 “直译”和“硬译”的区别--以《苦闷的象征》几种中译本为例41-49

第二节 鲁迅翻译生涯的三个时期及其译文方式的转变49-57

第三节 鲁迅“硬译”的几大来源57-74

第四节 从接受美学的“潜在读者”论看鲁迅的“直译”及其对现代译学探讨的意义74-80

免费论文题目: